14
A+ 大任崇喜
菊被古人視為“候時之草”。走過熱鬧的春天,熱烈的夏天,在寂寥的秋天,菊花縱情開放,力排眾芳,一身黃金甲,不在“霜刀”的威逼下低眉,不在“寒劍”的洗禮里棄節。它的步履,孤寂而平靜,坦然而從容,自在而隨性。
它們怒放的花朵,指向陽光和天空,指向涌動的朝霞,指向暮晚時的鐘聲,讓無邊的芬芳,順著風的車輪而來,形成比風更高的姿態,在藍天白云下盡情綻放。
這個季節,挾裹一身寒氣的霜,正準備推開冬日的大門。這些含苞的菊漸漸綻開,吐露芬芳,釋放激情與微笑,張揚著美麗華貴的姿態,點綴深秋的蕭瑟,成為激情四溢的亮色,詮釋生命的本色。人們把早霜叫作“菊花霜”,也飽含贊許與激勵。
菊花馨香四溢,沁人心脾,讓人陶醉,令人遐想……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是尋求菊花高貴的內在品性;“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有著五柳先生怡然的自由心境;“種菊叢叢傍石根,凌晨坐臥近黃昏。沽來新釀經秋醉,開盡寒花未出門”將菊花的品質升華為一種精神,浸潤著自己的魂靈;“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中描述菊花在冰刀霜劍中傲然獨立,著實令人崇敬……在詩文里與古人邂逅,感悟菊花的堅貞不屈,有了穿越時空的心靈相通……
三國時期曹魏鐘會曾作《菊花賦》:“故夫菊有五美焉:圓花高懸,準天極也;純黃不雜,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穎,象勁直也;流中輕體,神仙食也。”從菊花身上,或許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倘若與一朵陽光下的菊花對視,心中的不快和陰霾,很快會被掃蕩一空。
這座古城,因菊聞名。舉目一望,滿眼是菊。菊香流溢,高潔幽雅,經受來自四面八方的觀賞,或慕謙謙君子之風,或頌傲霜迎寒的浩然之氣。更何況,菊花素有“煌煌丹菊,暮秋彌榮”“服之者長壽,食之者通神”“延壽客”“不老草”的美名,讓人更加鐘情。
一叢叢菊,一簇簇菊,迎風怒放,卓然而立。青枝碧葉中,五彩繽紛,紅得像火,紫得如醬,粉得像霞,白得如玉,黃得似金,絳得如虹,綠者如墨。其千姿爭艷,風情萬種。有的布列整齊,花團錦簇,富麗堂皇;有的花瓣緊抱,密不透風;有的旋轉開放,一枝獨秀;有的團結一致,高傲地面對寒冷……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蹦荞雎牷ㄩ_的人,會讓自己的生活如詩一樣。難怪,賞菊,成了霜降時節的雅事。
菊花是秋天的笑容。有了菊花的裝點,秋天才更顯生機。以菊名志,與菊花相融,寄托情緒,承載生命之重。賞菊,訪菊,對菊,問菊,簪菊,內心的愉悅和放松,永遠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