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
林海日報官方微信
#
林海日報官方微博

字號

A- 小

14

A+ 大

穿越古今的勞動頌歌

凌鶴聞
2025-05-07
2036

□杜景云


當古老的歌謠穿越千年時空,當林間的號子與時代的旋律交織,勞動之美,如同一條奔騰不息的長河,滋潤著華夏民族每一寸生生不息的土地,傳遞著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的生存密碼。


翻開《詩經》,那首《周南·芣苢》宛如一幅鮮活的勞作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一群女子穿梭在田野間,歡快地采摘著芣苢。她們的動作輕盈而嫻熟,口中的歌謠質樸而悠揚。那簡單重復的詞句,仿佛是勞動節奏的自然流露,傳遞出勞動帶來的愉悅與滿足。在遠古的歲月里,勞動是生存的必需,也是生活的詩意。人們在與自然的親密接觸中,用雙手創造著生命的奇跡,用汗水澆灌著希望的種子。每一次彎腰,每一次收獲,都飽含著對生活的熱愛與期待,勞動之美在這樸實無華的場景中熠熠生輝。


千年前,變亂交織的東晉時期,人們最基本的希望就是能有一塊讓他們安心勞動、有序生存的小村莊。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宛如人間仙境。那里“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村民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在田間辛勤耕耘,在溪畔浣洗衣物,在庭院喂養家禽。他們用雙手創造出豐衣足食的生活,每一滴汗水都浸潤著對土地的熱愛,每一次勞作都飽含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勞動,讓桃花源成了理想的樂土,那里沒有戰爭,沒有壓迫,人們在勞動中和諧相處,共享勞動帶來的果實,勞動是他們生活的基礎,更是心靈的寄托,承載著對安寧、富足生活的憧憬。


到了南宋,詩人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農村四季的勞動生活。“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白天,男人們在田間辛勤耕耘,除草施肥;夜晚,女人們在家中績麻織布,忙碌不停。就連孩子們也在桑樹蔭下,模仿著大人的樣子學種瓜。這幅田園生活的畫卷,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溫馨的家庭氛圍。勞動在這里,是代代相傳的生存技能,是維系家庭的紐帶,更是傳承文化的載體。勞動之美,在四季的更迭中,展現出豐富多樣的形態,成為生活中最堅實的底色。“你耕田來我織布,你挑水來我澆園”所有家庭成員都參與的男耕女織勞動方式成了家庭美滿幸福的標配,被寫進戲曲《天仙配》中,世代傳唱不息。


“四二年呀么嘿呀,大生產呀么嗬嗨,邊區的男男女女齊動員嗬嗨!”在革命年代的延安,大生產運動如同一曲激昂的戰歌,奏響了勞動的最強音。面對嚴峻的經濟困難,戰士們和群眾拿起鋤頭,在荒地上開墾良田,推出紡車,在窯洞前紡紗織布。“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口號,凝聚起無窮的力量。他們用雙手戰勝了饑餓和貧困,用勞動打破了敵人的封鎖。那一片片新開墾的土地,那一架架飛轉的紡車,見證了勞動的偉大與堅韌。在延安的黃土地上,勞動不僅是為了生存,更是一種革命精神的體現,是對理想信念的堅守。它讓人們在艱苦的環境中團結一心,奮發圖強,用勞動創造出新的天地。


從《詩經》的田野山歌到革命年代的鏗鏘戰歌,勞動的旋律始終在歷史的舞臺上激昂奏響。歲月流轉,時代更迭,勞動的形式在科技浪潮中不斷演進,但那份以雙手創造價值的熱忱、用汗水澆灌希望的信念,始終是照亮前行道路的不滅燈火。如今,當智能機器與匠心巧思交相輝映,新時代的勞動者正以創新為犁、以奮斗為帆,在數字與現實交織的新沃土上,續寫著屬于這個時代的勞動史詩。


分享至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頭條
打開頭條,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