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在青春的畫布上,她選擇了白色?!盀樯?4小時站崗,為傷口造口專業一生執著”是她身為國際造口治療師的座右銘。
在生命的戰場中,她選擇了紅色?!叭娜鉃槿嗣穹铡笔撬頌楣伯a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她就是內蒙古林業總醫院胃腸及代謝病外科、肛腸科護士長,社會服務科副科長吳倩。自參加工作以來,她先后榮獲內蒙古自治區優秀團干部、自治區衛生健康行業優秀志愿者、呼倫貝爾優秀黨務工作者、吉林省“抗疫先鋒”等稱號,獲評“家庭醫護2023年度最美天使”三等獎等榮譽。
在吳倩看來,這份成績的背后,源于家庭對她的熏陶和長輩的言傳身教。
她的爺爺是家族里最早與黨結緣的人,一直以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和孩子們。爺爺的話語經常在她的耳畔響起:“黨員就是要把別人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在爺爺的影響下,奶奶也追求進步,在77歲高齡時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她的父親作為首批內蒙古林學院畢業的學子,與母親放棄了大城市的高薪工作,始終堅守在祖國的最北端,踐行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為林業事業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年華……家中每一名老黨員的故事和經歷都令她深受鼓舞,一顆“紅色的種子”悄然埋藏在她的心中。
2007年盛夏,熾烈的陽光傾灑在校園里。吳倩懷揣著對“白衣天使”的憧憬與對黨的向往,佇立在鮮紅的黨旗下。她緩緩舉起右拳,“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入黨誓詞鏗鏘有力,每一個字都深深烙印在她的心底。
2008年9月,吳倩來到內蒙古林業總醫院,正式成為一名臨床護士。初入職場的她,虛心學習,勤奮實踐,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在繁忙的臨床一線,她深切體會到了護理工作的艱辛與不易。
看到患者因造口護理不當導致皮膚潰爛、感染,生活質量嚴重下降等狀況,她的心也被深深地刺痛著。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解決患者的“急難愁盼”就是最大的責任,她毅然選擇向傷口造口治療發起挑戰。2015年,她前往北京大學醫學部、北大醫院,學習傷口造口相關知識,成功考取國際造口治療師、國際傷口治療師、淋巴水腫治療師、PICC??谱o士,是本地區唯一一名國際三證專業技術人才。學成歸來后,在內蒙古林業總醫院開設了呼倫貝爾地區首家傷口造口門診,為眾多飽受慢性傷口、復雜造口問題困擾的患者帶來了福音,解決了林區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她盡所能為患者減輕疼痛,對生活上有困難及行動不便的患者,主動提供免費上門服務,用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將“為人民服務”的承諾化為行動,成為群眾心中溫暖的依靠。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吳倩選擇奮斗在抗疫一線。作為醫院青年團隊的“領頭雁”,她主動請纓,逆行出征,先后參加援助滿洲里、吉林、扎賚諾爾等地的抗疫工作,為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守住醫療防線。
隨著疫情防控政策調整,為保障群眾就醫的安全性和及時性,內蒙古林業總醫院啟動專用病區作為陽性病房。當時,她還有身邊的同事、家人陸續被感染,而患者的人數持續激增,在人手極度緊缺的時候,她深知自己所肩負的責任與擔當,強忍住淚水跟孩子告別,頂著高燒,用退燒藥、止痛藥壓抑著身體的不適,毅然返回工作崗位,帶領“陽性護理隊伍”,白衣執甲,晝夜堅守,爭分奪秒開展救治工作,用無悔的奉獻詮釋了醫者的大愛與仁心。
2023年5月4日,內蒙古林業總醫院“石榴籽”志愿服務隊正式成立。身為團委書記的吳倩,接過隊旗的一瞬間,心中激動萬分。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讓這個團隊能像緊緊相擁的石榴籽一樣,匯聚起青年醫護的力量,為群眾送去最實在的幫助。
自“石榴籽”志愿服務隊成立以來,吳倩帶領志愿者不停奔走在各個學校、社區等地開展義診服務。每一次活動的精心策劃,每一次與群眾的貼心交流,都讓她對“共產黨員”這個身份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守護生命、服務社會的道路上堅定前行。
2025年,內蒙古林業總醫院傷口造口失禁護理專業成功入選“內蒙古自治區??谱o士臨床實踐教學基地”。對于吳倩來說,這不僅是對他們團隊專業水平和服務能力的權威認可,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這個基地的獲批,離不開多年來我們以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身,在臨床、教學、科研上的持續積累和突破。它意味著,我們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我們要為自治區培養更多更優秀的傷口造口失禁專科護理人才,將規范化的技術、先進的理念和‘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精神播撒到更廣闊的林區大地?!眳琴患拥卣f。
守護生命的航程永無止境。吳倩表示,她會始終銘記在黨旗下許下的誓言,讓這盞用初心點燃的提燈,永遠照亮患者生命之光,將對黨的忠誠、對專業的執著、對患者的仁愛一代代傳遞下去。(內蒙古林業總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