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容頡
前幾日,翻看在留學德國友人朋友圈發現,德國馬桶水箱竟“藏”在墻里。看到此情此景不免堪憂:馬桶漏水怎么辦?維修怎么辦?零配件壞了豈不是要砸墻?
德國人卻有這個自信:馬桶水箱及其機關零配件泡在水里幾十年壞不了,一旦出問題,就拆墻。
德國人對細節的重視、對質量的苛求令人驚嘆。從房屋到汽車,廚房用具到體育用品,為何“德國制造”質量突出?原因在于骨子里的“工匠精神”。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今年兩會之后,工匠精神成為了《政府工作報告》十大新詞之一,社會各界對工匠精神的呼喚空前迫切,體現出人們對工匠精神的推崇和重視。
一顆細膩心,兩只勤勞手。無論時代如何變遷,能夠在風雨中巋然不動的,是那些堅守自我,堅守“工匠精神”的人們。工匠精神意味著精益求精、精雕細琢,意味著對質量的嚴苛要求,意味著專業和敬業,更意味著對規矩、準則的遵守與恪守,意味著對高質量產品的自豪感、使命感。
禮贊、弘揚工匠精神,更要秉承工匠精神。互聯網時代,人們講求效率,追求“短、平、快”帶來即時利益和一時成功同時容易忽略質量,產品經不起推敲,并不是長遠之計。應摒棄“短平快”式的浮躁之心,尋回并發揚和自己較勁、和自己產品較勁的工匠精神。
我們呼吁:秉承工匠精神,把工匠精神深入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