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容頡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0名受訪者進行的調查顯示,35.8%的受訪者想關閉朋友圈,其中19.7%的受訪者正打算關閉朋友圈,13.8%的受訪者曾經關閉過朋友圈,2.4%的受訪者已經關閉朋友圈,64.2%的受訪者表示不會關閉朋友圈。
從正面的角度看,微信朋友圈不僅給使用者帶來工作、生活便利,還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使用者的社交范圍。然而,積極意義日益弱化,朋友圈越來越像一塊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互動交流屈指可數,充斥圈內的是各種心靈雞湯、炫耀貼、廣告貼、拉票貼、積贊貼,帶有威脅、詛咒語氣的謠言也一度考驗人的耐力。
關閉朋友圈與否,最終選項如何,每個人的答案都不盡相同。當人們開始受到朋友圈之擾,又不知如何選擇時,體現出了普遍的社交焦慮。如何讓朋友圈正常化?我們就要從自身做起,比如曬幸福秀恩愛有度;喝完心靈雞湯不一定要分享,可選擇收藏;不要輕信民間偏方;不轉發詛咒貼等。這樣,或許朋友圈才能真正體現朋友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