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毛虎壯通訊員孫玉國
今年家豬肉的價格上漲了這么多,那您說這野豬肉是不是就該更值錢了呢?吉文林業局原吉峰林場有對夫婦,讓家豬野豬“聯姻”,探索出一條別具特色的養殖致富路,成為吉文地區唯一嘗試養殖野豬的人,他們走上致富路的同時,也讓人們吃上了綠色放心的生態野豬肉。
近日,記者乘車沿吉文至托扎敏鄉公路行駛,在距局址20多公里的原吉峰林場,一塊醒目的特色養殖標牌立在公路邊,另一側四棟豬舍依次排開。還沒等走進基地,就能看到樹林、河邊、草叢中四處奔跑的一群群野豬——這里就是王春武、曲英華夫婦的野生養殖場。
據曲英華介紹,十年前,他們夫婦倆從漠河林業局來到吉文,和林業局大多數職工一樣,靠著每月幾百元的工資過日子,也曾經嘗試過養牛、養羊,但都由于沒有資金投入,規模小而放棄了。2012年,王春武家散養的四頭家豬走失了一頭母豬,好多天都沒有回來,兩口子著急上火了一陣子后,漸漸的把這事忘記了。突然有一天,在豬舍外那頭走失的家豬帶回來了一群身披彩條、嘴巴長長的小野豬,這可把王春武夫婦高興壞了,原來是家豬野豬“聯姻”了。
對此,王春武夫婦突然有了靈感,開始查閱資料,一門心思琢磨養殖野豬。通過日夜觀察野豬的生活習性,終于熟練掌握了一套野豬馴養、繁殖技術。三、四年光景里,夫婦倆邊養邊出售,現在還存欄300多頭野豬。
從四年前的四頭家豬,發展到目前的300多頭野豬二代。曲英華給我們算了一筆經濟賬:“一天喂一斤多料,喂500天左右出欄,大概投入600多元錢,每頭豬能有100多斤肉,按每斤20元算,能賣2000多元,去掉本錢能賺1400多元錢?!闭勂痧B野豬的收益,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王春武夫婦打算繼續擴大養殖規模,但唯一短缺的是資金上的運轉。
看著野外幾十頭花色各異,長嘴、禿腦的野豬或吼叫、或來回亂跑,想像著這些散養的野豬肉質、營養和口感好,記者由衷地祝福這對富有夢想的夫婦實現創業夢,在勤勞致富奔小康的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寬。
王春武、曲英華夫婦說:“林業企業正在轉型,正是發展林下經濟的大好時機,咱土生土長的林區人,只要有雙勤勞的手,再加上聰明的腦袋,就會讓日子越過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