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朱容頡
校園欺凌現象,最近成為社會共同關注的焦點問題。日前,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中小學(幼兒園)安全工作專項督導暫行辦法》,強調重點治理、檢查教育等相關職能部門、中小學對校園欺凌和暴力行為等重點問題預防與應對,專項督導結果將作為評價政府教育工作成效的重要內容。
導致校園欺凌現象發生的原因,不是簡單的單方面原因造成,治理校園欺凌現象也不是一蹴而就。在各界齊抓共管的同時,家長也應讓孩子們對欺凌學會說“不”。
敢對欺凌說“不”,從而學會保護自己和同學,是讓其真正成長、適應社會的一門“課程”。可以適當的讓孩子參加夏令營、冬令營等團體活動錘煉性格,錘煉教育要有引導,不是讓孩子適應“弱肉強食”,而是讓孩子們更有擔當,更愿意呵護弱者,更能夠見義勇為。教會孩子說“不”,并非以暴制暴,也更不是過度保護。
家長應做到有限保護。一些父母擔心孩子遭受欺凌而采取和孩子的同學當面對質等過度保護,不但容易使孩子變得懦弱、孤立,而且更容易成為被欺負的目標。借來的強大總有丟失的一天,應鼓勵孩子在跌倒的地方爬起來,擺脫被欺凌的陰影。
學校是一個“微型社會”,校方要承擔一個建設文明成長環境的責任,而讓終要離開父母懷抱的孩子們成長起來,也是家庭和社會的共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