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容頡
近日,騰訊推出號稱“最嚴防未成年人沉迷游戲措施”,包括強制限定青少年玩家上線時間:12歲或以下每日只能玩1小時、綁定硬件設備實現一鍵禁玩以及強化實名認證體系,這一切的原因來自于未成年人過度沉迷網絡游戲。這為未成年人建立健康的游戲環境,無疑是一次好的嘗試。
沉迷游戲睡眠不足影響發育、長時間緊盯屏幕影響視力、游戲低頭族的頸椎增生日益嚴重等“后遺癥”不一而足。近年來網絡游戲玩家低齡化越來越嚴重,網絡游戲被網民戲稱“新型鴉片”,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大敵。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但網絡游戲存在一定的禍患。不得不承認,很多網絡游戲不僅畫面精美,情節設計合理巧妙,甚至還不乏社交功能,可以讓人在虛擬世界中獲得現實中無法得到的體驗和心里滿足。縱觀游戲市場也有一些不負責任的游戲公司推出有涉及暴力與性的網絡游戲,讓許多成年人都抵制不了誘惑,為此投入大量金錢和時間,更何況是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未成年人。
在游戲世界光怪陸離的誘惑面前,父母應該成為防止孩子沉迷游戲的第一責任人,教會孩子如何分辨誘惑,從小明辨是非,做事有分寸。究其沉迷游戲的原因,父母是否在孩子需要傾訴、陪伴、親子溝通、娛樂的時候沒有做到位?是否在一天的忙碌之后無力陪伴孩子玩耍而是把手機給了孩子讓其玩耍?
如今網絡不可或缺。對于孩子如何使用網絡、用何等頻率使用網絡、在網絡世界里應該獲得什么,家長的陪伴與正確引導尤為重要。尤其是網絡游戲,家長要把好關、立好規矩。拿出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讓他們在網絡時代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