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
林海日報官方微信
#
林海日報官方微博

字號

A- 小

14

A+ 大

今日林區,換了人間

朱容頡
2017-07-13
2672

鐘壽軍

晚飯后閑來無事,陪遠方回來的父母散步。

下了樓,路燈一盞接一盞的亮起來,像閃亮的河流筆直地流向遠方。沿街的樓體霓虹閃爍,有的是微微煽動的彩扇,有的是精致的水晶五星,有的是一朵朵五彩的蘑菇,就連樹叢中也流淌著綠色的“雨滴”,美輪美奐。走出黎明小區,我帶父母穿越彩虹般的振興橋,在燈光的指引下,伴著路邊音箱里美妙的音樂走在北斗山下的水泥公路上,走向林蔭路的盡頭。

徜徉在燈的海洋,父母的臉笑成了菊花:“變化太大了,想當年我背著行李卷從南方來到北方,房屋破舊,街巷里弄垃圾成堆、道路彎曲不平不說,單是照明這方面就很不方便。”撫今追昔,父親打開了話匣子。

“六十年代末我來林區支援邊疆建設,根本沒有電,收音機用電池,晚上照明就用煤油燈,我晚上寫完材料,鼻孔黑黑的,眼睛搶嗆得直流眼淚。去倉房找東西,端著煤油燈,得十分小心,弄不好把棉花等物點燃就會引起火災。社會發展了,現在的日子多好??!晚上就像白天一樣。”說完這些,父親的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提到照明,我不禁想起兒時初來林區呈現在眼前的黑白畫面。那是1974年秋天,父親接我們母子五人從四川老家坐著火車一路顛簸來林區。到達庫口林場時正是深夜,外面漆黑一片,父親把我們帶到一幢歪歪斜斜的板夾泥房前,敲開了一戶房門。門開了,一個披著破棉襖面色蒼黃的中年婦女端著一根蠟燭出現在我們面前,她是四川老鄉魏大娘。屋子很小,除了火炕和為我們家臨時搭建的木板床鋪,基本沒有什么家什了。在魏大娘家,我們白天就著卜留克咸菜、炒土豆絲,喝著稀稀的小米粥或是玉米面糊糊,晚上吃過飯吹滅煤油燈就睡下了。大約一周后,林場給我家騰出了一戶板架泥房,自此,我們一家人終于有了自己的房子,可以過自己的日子了,盡管也是那樣的破舊不堪,雨天還要漏雨。

一年后,林場有了發電機,家家戶戶安裝了電燈,有了電燈,我們覺得屋子里亮堂了許多。但每晚大約九點鐘,電燈總會準時地暗兩下,那是要斷電的信號,我們立即脫下衣服在燈徹底熄滅前鉆進被窩。

山村的夜晚漆黑、寂靜,帶給我的是無盡的恐懼。那時候小學也要上晚自習。放晚自習后,如果沒有月光,夜就像一個黑色的大罩子,把小村嚴嚴實實地罩在了黑暗中,我跟幾個小伙伴背著破舊的書包快速往家走。同行的伙伴陸續到家了,最后就剩下我自己了,除了幾聲犬吠,就是我慌亂的腳步聲了。我家住在北山腳下唯一一棟房子最后那戶,我要穿過幾棟廢棄的破房子、幾片菜地和一個圍滿了柳樹的大水塘。

中考那年,我家已經搬到林場南面的磚房里了,那時已經是整夜供電了,但白天還是沒電。盡管人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觀,可夜晚對于我來說仍然充滿了恐怖。

1989年,我中專畢業后回到了林場工作,家家戶戶已經統一由根河電業局供電了,且全天24小時供電,很多人家在院子里也接上了電燈,晚上去同學家串門不覺得害怕了。

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新林區建設進程的加快和建設美麗家園號角的吹響,林區實現了鎮鎮村村通水泥路,程控電話、網絡也進山場人家了。經濟的騰飛,讓大興安嶺林區換了人間,人們的生活發生了質的飛躍,很多人家從林場搬進了小鎮或是牙克石、海拉爾市的棚改樓,體驗著文明清潔的生活。留守在林場的住戶,林業局統一改造美化了房屋、院落及周邊環境,水泥公路從家家戶戶門前通過,胡同口整齊地排列著垃圾箱。最重要的是,林場的每一條公路、每一個胡同都安裝了太陽能路燈,林場人夜晚出門也能像白晝一樣來去自如了……

陪父母坐在河邊的休閑椅上欣賞小鎮流光溢彩的夜景時,母親的手機響了,是住在林場的何嬸打來的,母親按了免提。聽說父母從南方回來了,這個老鄰居十分興奮,她勸我父母去她家住幾天,看看林場的新模樣。她不無驕傲地說兒子新換了轎車明早來接他們,老人底氣十足的話音里始終裹著笑聲。如數家珍地介紹完林場的新變化后,何嬸難掩心中的喜悅和感激,她說:“鐘嫂啊,咱活了七十多歲,沒想到咱沒正式工作還能拿退休金,過著神仙一樣的日子,咱可不能昧了良心,咱得說要感謝共產黨呀!”

分享至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頭條
打開頭條,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