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高爾基說過一句話:“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終生的伴侶,最誠摯的朋友。”但在當今社會,真正將書作為離不開的伴侶,將讀書作為業余生活最大樂趣,潛身其中、怡然自樂的人并不多。在綽爾,就有這樣一戶家庭,每個家庭成員愛書、買書、讀書,以書作為自己的精神食糧,從書中領略生活的樂趣,做到了學以致用。這就是綽爾林業局費穎家庭。
今年50歲的費穎是林業局黨委宣傳部理論教員。她不愛好穿著打扮,不喜歡打麻將聊天,唯獨對書情有獨鐘。1985年中師畢業后,她被分配到綽爾林業局五一林場擔任教師工作。在沒有電視電腦的時代,書就是她忠實的伴侶。當時,人們的工資收入并不高,可她每年都要拿出上百元錢來訂閱《讀者》《故事會》等刊物,每月最高興的事就是看到幾天才到林場送一次報刊雜志的通信員到來,捧著那些散發墨香的書刊,她恨不得一口氣讀完每一篇文章。讀書過程中她還摘抄書中精華,對那些觸動心靈的語句咀嚼回味。自己訂閱的書籍不夠讀,她就借閱同伴們的書刊。學校圖書室那些無人問津的書在她眼里都是寶貝。不管是理論性強的工具書,還是生澀難懂的專著,她都一點一點“啃著”讀。
以書會友,書牽佳緣,她和丈夫袁波通過共同的愛好相識相愛。結婚時的家安在林場。那時,物質生活不甚豐富,在典型的一室一廳“知青”房里,一張學生書桌成了他們新房顯眼的家具。當丈夫問她,“家里還缺什么”的時候,她說,“在桌子上面打個書架吧!”說是書架,其實就是幾塊固定在墻上的木板。但這足以讓小兩口滿足,他們那些裝訂整齊的書刊終于有了一處專屬之地。后來,他們搬了兩次家,不管房間面積多大,他們都要為書設置一隅。書架一直是他們家最大的擺設,也是他們家區別與別人家最大的不同之處。
1997年,因工作需要,費穎被調到綽爾林業局黨校任理論教員。此時,她更感到自己需要不斷充電、學習,做到博覽群書。1998年,她參加了自治區黨校經濟管理專業本科函授學習班,系統學習經濟管理知識。為了能更好地將理論教育的精髓深入淺出地傳導給學員,每一節課她都精心查找資料,積累素材。她的工作、生活時間就更多地成為“讀書時間”。一本幾頁的講稿,她都要翻閱幾十頁甚至更多的資料去準備,做到融會貫通,厚積薄發。聽過她課的人都會被她旁征博引、生動鮮活的事例所吸引,一堂堂充滿“嚴肅”氛圍的理論課深深吸引住眾多聽課成員的目光,在她生動的講解下,學員入腦入心,心生共鳴,大家都親切地稱呼她“費教授”。2016年她代表自治區國資委到林區各地巡回宣講,同樣收獲了一路好評。
越讀書,越知不足。2008年,“市場經濟”“法制社會”等字樣漸入人們的眼簾。生澀難懂的“新詞”背后,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大變革,只有自己先消化吸收,才能讓“聽”的人去理解、去接受。為了弄懂弄熟這些新提法新思想新理念,她更是將時間花在讀書“補課”上。此時的費穎感到只從“零散”的資料中學習不“解渴”,于是她萌生了參加成人自考繼續深造的念頭。當時,她已經40出頭,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個年齡可能都在“吃老本”,而她所參加的“法律”本科成人自考更是自考中難上加難的專業之一。可費穎偏偏不怕遭這個“罪”,在丈夫的支持下,她拿出高三學生參加高考的勁頭,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時間扎在書堆里。印刷廠的邊角料、辦公室別人丟棄的廢紙張都成了她的記錄、練習紙。幾年下來,練習紙就積累了幾大摞。功夫不負有心人,她利用3年的時間以優異的成績比年輕人更早拿下了法律專業本科文憑,收獲了學習路上的喜與樂,更收獲了作為一名理論教員的深厚理論、文化功底。
一人、一隅、一書、一段休閑時光,是費穎一家人生活的常態。特別是晚飯后,一家三口一人捧著一本書,靜默閱讀。同費穎一樣,丈夫袁波在職時,常被同事們贊為“知識淵博”,天文地理,文學作品,張口能講,握筆能寫。賦閑在家后,他琢磨起攝影來,每天固定時間“雷打不動”地通過網絡學習攝影技術。他有一大批粉絲,拍攝的攝影作品不僅屢屢獲獎更在微信朋友圈熱傳,點擊量常常超萬人次,成為宣傳綽爾美景的攝影達人。讀書獲得的是學習力的提升。不管遇到什么難題,不管涉足什么行業,袁波都會通過學習在新的領域漸入佳境,快速適應工作需要。
受父母的影響,兒子袁昊宇從小就是個“書迷”。他不但比同齡的孩子識字早,上小學的時候,他就常常給身邊的大人講歷史典故、講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到小伙伴家中玩耍,他對那些玩具不感興趣,看到書他就迷上了。時間長了,看到他來串門,大人們就把家里的書給他搬出來,他一看就是半天。上初中以后,他的讀書習慣常被同學們戲稱“書蟲”,甚至被叫做“夫子”。讀書更是促進了他學業的進步,2016年,他從內蒙古大學法律專業碩士畢業。如今,在上海某律師事務所供職,工作不久已經初露鋒芒。
通過讀書學習,費穎一家人的生活非常充實和愉悅,學習所得讓他們的個人思維、思考方式超乎常人,為人更豁達、包容。如今,費穎家那個大書架里擺滿了他們購置的近千余冊圖書,放不下的書籍還被他們整齊地裝入箱中,放在儲藏室里。《中華上下五千年》《西行漫記》是他們早期購買的,書頁已經泛黃,《白鹿原》《狼圖騰》是他們近些年購買的,翻開書頁,墨香猶存。有《辭海》等工具書,有《厚大司法考試》等系列專業書,有《紅樓夢》《三國演義》等中國文學名著,有《源氏物語》《太陽系歷險記》等外國名著……面對這一本本“寶貝”,費穎和丈夫都能如數家珍,準確描述書中內容、情節,講出他們購買、閱讀時發生的趣事,講述讀書所思所得。
隨著網絡的發達和普及,費穎一家又多了一種重要的讀書渠道——網絡。面對信息爆炸、繁亂雜糅的網上文字,他們選擇的是那些充滿正能量、充滿文化底蘊的好書、好文章。從書中獲得樂趣、在讀書中提升自己的人生格局,在學習中不斷增長知識,陶冶情操,使讀書成為人生不斷進取的過程……費穎一家人在充滿書香的人生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