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中國淀粉工業協會馬鈴薯淀粉專委會發出預警:需加強整治監管
日前,中國淀粉工業協會馬鈴薯淀粉專委會收到反映,淀粉行業“小散亂污”企業存在肆意排污現象,之后,該協會發文件稱,淀粉行業“小散亂污”損害產業安全情況,其中部分企業生產排出的廢水嚴重污染環境。
記者實地采訪得知,位于呼市武川縣和赤峰市喀喇沁旗兩家馬鈴薯淀粉企業存在違規排污問題,呼和浩特市環保局和赤峰市環保局相繼介入調查。
廢水排向農田
7月13日下午,呼市武川縣上禿亥鄉附近一家名為內蒙古民大薯業有限責任公司正在生產,院內空地上堆積著馬鈴薯,機組發出嗡嗡的聲響,一條排廢水管道從廠區東南角伸出,越過公路,向東南方向延伸。
記者沿著管道方向行走約1.5公里,一路上有廢水外泄的痕跡,土地上出現殘渣,因為太陽照曬,呈現魚鱗狀,沿途能聞到刺鼻味道,管道中的廢水排入一處空地上建起的一個池子中,一條管道從池子里伸出,將沉淀后的廢水排向另一個小池,小池溢出的水排向附近農田,距離廢水池較近的向日葵已經出現枯萎。
當天下午,記者將此事通過12369反映到呼市環保局,之后又聯系到呼市環保局副調研員賀天鎖。
14日下午,呼市環保局副調研員賀天鎖發來調查報告稱,內蒙古民大薯業有限責任公司于2016年12月通過環保驗收,7月13日,武川縣環保局接到投訴后到現場調查取證核實,現場情況為廢水緩沖池水泵出現故障,導致廢水溢出至企業承包地內。環保局責令企業立即停止生產,修復故障。對溢入耕地內的廢水用清水進行稀釋灌溉,防止燒苗。同時按照有關規定對企業做出處罰。
7月17日,記者了解到,內蒙古民大薯業有限責任公司恢復生產,對此,呼市環保局有關人員回復稱,該企業水泵故障修復,取得了呼市環保局環保驗收,所以恢復生產。
廢水直排河道
赤峰市喀喇沁旗南臺子鄉新地村緊挨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該村地理位置較為偏遠,赤峰市誠信淀粉有限責任公司設在該村。
7月17日下午,記者趕到該公司附近,發現該公司廠區內停放著運送馬鈴薯車輛,機組發出聲響,工人在廠區內忙碌。在廠區西側,有一個廢水池,池內廢水上有一層殘渣,一條管道從池中伸出后排向另一個小池,廢水從小池中溢出,直接排到了附近的河道。
在距離廠區不遠處,還有一處深水坑,坑內存放著廢水。此外,在與新地村只有一路之隔的一處空地上,堆放著數堆廢渣,整個廠區和村子周圍,散發著餿臭的氣味。
當地村民介紹,這個廠子存在多年,排廢水的河道通向了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之后又折回赤峰市境內。
◆赤峰市誠信淀粉有限責任公司廢水排向河道
按照馬鈴薯生產的周期性,當下不是我區馬鈴薯企業生產的季節,知情人士介紹,當地的馬鈴薯還未收獲,這些原料來自河南和遼寧等地,生產的商人并非企業主,而是一些商人租用廠區,繳納費用后開始反季節生產,生產一段時間后離開當地,排廢水產生的影響拋給了當地。
針對此事,赤峰市環保局副局長韓力峰表示,環保部門對企業排污行為實行零容忍,用滲坑排污達到拘留條件的會對涉事人員做拘留處罰,需要到實地調查取證檢測后做出相應處罰。
韓力峰介紹,目前環保部門對企業實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制度,由于赤峰地區馬鈴薯淀粉企業并不多,還沒有針對馬鈴薯淀粉企業實行專項檢查行動。“會安排執法人員馬上實地調查,對排污企業先做停產處理,之后再按照程序作出處罰。”韓力峰說。
當日中午,赤峰市環保局監察支隊工作人員已經趕往喀喇沁旗南臺子鄉新地村,對排污的馬鈴薯淀粉加工廠展開調查。赤峰市公安局食品藥品和環境犯罪偵查支隊政委王繼亮表示,如果經環保局查證當事人達到拘留條件,會辦理相關手續,對排污企業相關人員做拘留處罰。
截至7月20日上午,記者未收到赤峰市環保局對該企業處罰的回復。
部分企業嚴重超標
中國淀粉工業協會馬鈴薯淀粉專委會會長周慶鋒表示,對于馬鈴薯淀粉生產企業的廢水,環保部提出“汁水還田”這一循環經濟做法,但“汁水還田”是經環保部批準的在特定地區,需要特定條件才能進行的區域性實驗,同時必須有足夠的農田和基礎設施,通過種植農作物來消化有機質,才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目前,部分小型馬鈴薯淀粉生產企業沒有完善的環保處理設施,或只有少量的貯存罐、池,而產生大量的高濃度有機廢水、廢渣四處排放,而且對土壤、水源、大氣造成嚴重污染,一般每家工廠每天均要排放近千噸的廢水廢渣,嚴重違反國家環境保護管理的法律法規。
周慶鋒說,按照環保部制定的“淀粉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規定,COD(化學需氧量COD是以化學方法測量水樣中需要被氧化的還原性物質的量。廢水、廢水處理廠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強氧化劑氧化的物質的氧當量。在河流污染和工業廢水性質的研究以及廢水處理廠的運行管理中,它是一個重要的而且能較快測定的有機物污染參數,常以符號COD表示)要求在100毫克以下,但這些小型企業的排放物COD含量在三萬毫克左右,屬于嚴重超標排放。
實際上,周慶鋒的對行業的擔憂在國內一些馬鈴薯產區已經有相應舉措,目前甘肅、寧夏、陜西、青海、黑龍江等主產省區均已出臺規范管理政策,關停取締了年加工10000噸馬鈴薯以下的“小散亂污”企業數千家,關停后產業發展水平不僅沒降低,反而得到大幅度提升。
此外,周慶鋒介紹,薯類加工產業在我國起步較晚,發展初期缺乏規范,沒有準入門坎,各產區大量“小散亂差”型企業、作坊發展迅猛,這類企業設備簡陋、工藝落后、出成率低、質量低下、環境污染嚴重、摻雜使假嚴重、資源浪費嚴重,已對產業健康發展造成極大危害,必需通過貫徹“優化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保障食品安全”的產業政策,進行清理、整頓和規范,以保證薯類加工產業的健康、科學、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