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本報見習記者 張淳源 通訊員 朱紅偉
在超市買零食、在飯店就餐、去服飾店買衣服……如今,所有消費都能通過手機支付寶與微信等完成。手機支付帶來的快捷、方便也正悄然改變著牙克石市民的消費方式和消費習慣,手機“掃一掃”、微信轉賬等手機支付項目已成為牙市一種消費新時尚。
手機支付為市民帶來便利
11月20日,記者在牙市走訪時發現,不論是大型超市、商業街、酒店,還是一些小商店、面館、果蔬店等處,全部可以應用手機支付,并且通過手機支付消費的市民幾乎無處不在。
在興安中街一家超市的結算柜臺前,不時可以看到有顧客拿出手機,收費員用儀器在手機上輕輕一掃,支付順利完成。“這樣非常方便,既節省時間,又免去了找零錢的麻煩,我現在消費基本不用現金,微信轉賬就可以了。”結完賬的市民吳女士如是說。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興安中街有很多商鋪都貼出了這樣的溫馨提示:“支持微信與支付寶付款。”在一家服裝店內,老板趙先生說,現在許多人出門不喜歡帶太多現金,為了方便顧客,店鋪開通了微信與支付寶支付方式,供顧客選擇。相對于傳統的刷卡或付現支付方式,趙先生更喜歡手機支付這種付款方式,因為支付沒有直接的貨幣交易,他不會收到假幣,顧客也不用費勁的湊零錢。
在奮斗街的一家快餐店中,張先生吃飯消費了13元,他用手機掃了餐桌上的二維碼,點擊確認轉賬完成付款。張先生說:“如今我的手機是越來越重要了,用手機微信結賬不用排隊,而錢包即便帶在身上,拿出來的情況也越來越少了。”
“現在到商店等處也可以用微信或支付寶來買東西,對我這種出門總是忘帶錢包的人來說很是方便。”在民生A區附近的一家小商店中,正在用手機支付的劉女士說,她之前有好幾次去體育場散步想買飲料的時候卻發現沒有帶錢,只能忍著口渴回家,現在可以微信付款方便了很多,出門只要帶著手機就行。
不僅是吃飯、買東西等可以手機支付,不少市民在給親戚朋友隨禮也在使用手機支付。“前幾天我同學結婚,我就是用微信紅包給他隨的禮。”柴女士告訴記者,在此之前她已經用微信紅包給親戚、同學隨過好多次禮了,她的很多朋友和同事也都在用這種方式隨禮。
手機支付 中老年人也青睞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牙市手機支付人群以年輕人為主,但也并非是年輕人的“專利”,一些中老年人也開始喜歡上了這一時尚的消費方式。
今年52歲的趙大叔因孩子在內蒙古大學讀研究生,以前每個月他都要去銀行給在外地上學的女兒匯款,排隊叫號或是用提款機轉賬都很麻煩。孩子有了急事需要匯錢,白天還好辦,要是趕在晚上很讓家里著急。趙大叔說,現在好了,有支付寶轉賬和微信轉賬,想什么時候給女兒匯錢就什么時候匯,哪怕是半夜也沒事兒,有了手機支付實在是太方便了。
“我得趕緊學習手機上支付軟件的使用,要不然以后都沒法自己出門了。”今年64多歲的徐阿姨剛剛和兒子從青島旅游回來,談起這次出行的最大感受,就是“手機在手,花錢消費不用愁。”
年過七旬的胡大爺在1個月前也加入到手機支付這波大潮中。“我很早就想把在微信上搶到的紅包花出去,但怕不好操作,一直沒有嘗試。”胡大爺說,近期,他在孫子的鼓勵下,嘗試了手機購物,感覺非常方便,以后出門拿手機就行了。
手機支付存風險 市民應防范
手機支付好處多,但對于經常使用手機支付的市民來說,最擔心的還是安全問題,總怕手機丟,也怕手機中病毒。
網絡商家陳女士介紹說,對于用手機支付的消費者來說,丟手機就如同丟錢。如果消費者在使用手機支付寶當中,手機丟失,在已開通小額免密支付時,消費額度每筆小于200元的無需驗證支付密碼。
陳女士說,消費者如果丟失手機,其他人就可以把撿來的手機可以當“現金”使用,因此保管好自己的手機,就和看管好自己的錢包一樣重要。如果更換了手機號,第一時間要把老手機號綁定的微信賬號、支付寶賬號等全部解綁。如果手機丟了,也要第一時間掛失手機號補卡,用新卡修改手機賬號并登錄密碼。
陳女士提醒,消費者在掃描二維碼的時候,一定要先確認二維碼的來源是否可信,而且要盡量避免使用店內的免費WIFI,以免手機“中毒”,從而造成賬戶信息泄露。掃描二維碼支付費用后,要及時核對反饋的消費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