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本報記者 李鵬飛
從一年難得看上幾回的露天電影,到3D影院;從收音機中收聽樣板戲,到遍地開花的卡拉OK;從單純地追求“吃飽飯”,到追求生命質量的健身運動;從“小霸王”游戲機到網絡游戲……牙克石市民休閑娛樂方式的變遷,折射出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發展、時代的進步。路變寬了,樓變高了,人們的精神世界也悄然地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據一些老市民介紹,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收音機才開始流行。回憶起當時的生活,退休老人李叔叔說,在當時,收音機屬于奢侈品,每臺收音機售價20至30元,而當時的月工資也就20多元。平常休息的時候,他一般都要打開收音機聽聽新聞,收聽小說故事,聽一些流行歌曲,如當時最流行的歌曲有《東方紅》、《社會主義好》、《咱們工人有力量》等。
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錄音機和電視進入人們視野,并迅速流行起來。城市里工人的工資漲了許多,錄音機走進千家萬戶。今年56歲的王叔叔說,他小時候周圍鄰居家只有一臺電視機,左右鄰居都圍在一起看春晚成為一代人溫馨的記憶。后來,電視機開始走進百姓家庭,當時都是黑白電視機。
如今,沐浴在改革開放春風中的牙克石市,經濟得到迅猛發展,群眾生活水平節節提升,隨著文化事業的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對精神文化消費日益重視,文化消費水平有了明顯提高。泡吧、看大片、上網沖浪、去健身房、去休閑會所、KTV,這些娛樂項目已經變成今天人們生活中再平常不過的消遣方式了。
林業老干部活動中心,一群鬢角花白的老人在緊張的排練節目,由離退休老干部和職工組成的夕陽紅藝術團要在三八婦女節慰問演出中表演節目。孫團長說:“年輕時的文化娛樂生活比較枯燥,現在我們通過加入藝術團,成立了舞蹈隊、健身隊、旗袍走秀隊、歌唱隊,通過慰問演出的形式做公益事業、傳播正能量,不僅豐富了文化娛樂生活,也讓我們這些離退休職工生活更加精彩了。”
“如今,坐在舒服的椅子上,國產新片、海外大片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正在影院準備看電影的小赫說道。回想起對電影院的第一印象,小赫說,還是每學期學校組織的集體觀影,拿著板凳在電影院排著隊,《董存瑞》、《劉胡蘭》、《雷鋒的故事》每次都看得意猶未盡。
一天緊張的工作后,傍晚成為了市民們放松休閑的最佳時間,羽毛球俱樂部的訓練場上熱鬧非凡,扣殺、挑球……一群羽毛球愛好者在球場上激情的跑動著。
“以前,工作之后比較疲憊,就直接回家趟下休息了,現在,打打球、出出汗,既能夠緩解工作之中的疲憊,又能使全身特別輕松。”已經進行了6年羽毛球運動的愛好者闞大姐說道。
團體旅游、豐富的健身項目、各種藝術表演等不斷豐富牙市居民的文化娛樂生活,廣場文化、社區文化、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等群體性文體活動蓬勃開展,從清晨的遛彎、舞劍、習拳,白天的棋牌、游泳,到傍晚的廣場文化、滑冰、跳舞,再到平時的種花養草、集郵、上網,異彩紛呈的文化娛樂生活陶冶著牙克石市民的情操。
文化娛樂生活的悄然轉變,印證著林城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走進2018年,幸福之花綻放在每個牙克石人的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