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徐懷玉)近日的一天,落日黃昏時分,卡魯奔國家濕地公園內一派靜謐。巡護人員工作時發現路燈下有一物在動,走近后發現是只“貓頭鷹”,受傷嚴重,巡護人員立即組織施救。
經鑒定,這只“貓頭鷹”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烏林鸮,老百姓稱其為“夜貓子”。被送進當地中心衛生院祥查后發現,其右翼嚴重骨折,已無法繼續接骨治療,失去飛翔和野外捕食的能力,只能依靠飼養。通過連日來的精心喂養與護理,烏林鸮精神狀態良好,進食正常。目前,公園管理處負責人正與國家野生動物管理部門通電通函,準備送往救助中心實施科學和專業性的養護。
烏林鸮屬鸮形目鴟鸮科,其周身長約50厘米,顏色為灰色,上體灰褐色,有白色橫斑。背部縱紋較為顯著,飛羽為暗褐色,喉部有黑色斑,兩側各有一塊白斑。嘴黃色,爪黑色。多在落葉松、白樺、山楊等混交林中棲息和活動。晝伏夜出,主食嚙齒動物,還有小鳥、兔等。繁殖期在5—7月份,不喜筑巢,常占據其他猛禽和大型鳥類的巢,僅分布于呼倫貝爾和大興安嶺林區范圍內,是一種益鳥。
近年來,由于當地逐年加大野生動物保護力度,隨著濕地生態環境日益改善,各種鳥類繁衍生息,卡魯奔濕地已成為野生動物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