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
林海日報官方微信
#
林海日報官方微博

字號

A- 小

14

A+ 大

牙克石人付子云在海南“火”了

王琦
2019-12-20
2606
       劉莉
      最近,一位從牙克石走出去的漢子在海南“火了”。他和他的公益團隊首創的康養模式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多家媒體爭相報道,海南各地的康養單位以及廣西等地的一些機構紛紛前來取經學習;他和他的公益團隊被《南國都市報》提名,參加了由中共海南省委宣傳部、海南省文明辦、海南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由海南慈航公益基金冠名支持的“感動海南2019十大年度人物評選活動”。人們通過報紙以及網絡給他和他的公益團隊投票,票數一路攀升。人們不禁要問,這位從牙克石走出去的漢子是誰?他們創辦的是一個什么樣的公益團隊?有著怎樣的公益項目?現在就讓我們走近他,走近他們的公益事業。
      走近他——付子云
       這位從牙克石走出去的漢子叫付子云,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內蒙古人,曾是牙克石市電視臺的一名職工,有著穩定的工作,穩定的收入。那他怎么會到了海南?又怎么會做起了公益?這還要從他來到海南的原因說起。
       2009年,付子云的母親突發腦血栓,留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遺癥,生活不能自理。付子云聽朋友說,海南氣候溫和,對心腦血管病的康復有好處,于是,他就帶著父母來到了海南療養。為了能夠更好地照顧父母,他辭去了在牙克石的工作。他首先將父母安頓在了安定縣的塔嶺新區,由妻子照顧,自己到了海口,開始了在海南的務工生活。工作期間,他結識了李陳丹,2011年,付子云和李陳丹合伙創立了裝修公司。
       為了能讓父母生活得愉快,工作閑暇之余,付子云總是開車帶著父母到處游玩。一次,付子云又來到安定接父母出游,車子開動時,坐在后座的父親說:“我們是出去玩兒了,他怎么辦哪?”付子云轉頭一看,只見一位老人孤單單地坐在那里,眼巴巴地望著他們。老人眼睛流露出來的羨慕和孤獨,深深地刺痛了付子云,他趕緊調轉車頭,將老人扶上了車,老人眼里充滿了感激。
       幾天后,付子云再次帶父母出游,小區樓下又多了幾位不相識的老人。父親對付子云說:“這些叔叔阿姨都是我和你媽媽的朋友,都是來海南養老的家鄉人,來了這么久,平日里只能在小區附近走走,今天帶上他們吧。”付子云聽從父親的話,請這些老人上車,帶著他們和父母一同外出游玩。久而久之,老人們見識到了付子云的憨厚善良,每當看見他回到小區,會主動地問他:“是不是又要去游玩啊?帶上我們吧。”就這樣,付子云的私家車就成了候鳥老人的旅游車,老人們在車里有說有笑,付子云看在眼里,喜在心頭,同時,心里也充滿了同情。在付子云看來,老人們的快樂是他最大的安慰,但是老人們的孤獨冷清也讓付子云不安,和老人們接觸多了,他常常會聽到老人們嘆著氣說:“太孤單了,明年不打算來了。”是啊,孩子們盡了孝心,給父母在海南買了房子,可是他們還沒有能力陪伴在父母的身邊。
       講求實干的付子云開始行動了。在業余時間里,他在自家小區的小廣場上,組織老人們讀書唱歌,下棋打撲克,讓老人們彼此認識,多多交流。幾個月下來,他發現,老人們相互熟絡起來了,自發地在小區組成了舞蹈隊、門球隊、攝影隊。小區的候鳥老人,不再像過去那樣窩在家里,他們走出家門,結交朋友,旅居養老的生活變得快樂幸福了。
       候鳥老人就應該在海南開心地旅居,沒有后顧之憂地養老,此時,一個更大膽的想法在付子云的腦海里逐漸形成了。
       走入“夕陽紅老年服務中心”
       安定縣塔嶺新村共有22個新建的小區,生活著近2萬的候鳥老人。為能方便組織帶領老人們開展活動,也能為老人們在生活中出現困難的時候得到幫助,2012年,付子云和李陳丹在小區創建了 “夕陽紅老年服務中心”,這是一個非營利性質的公益組織,組織的宗旨就是幫用力旅居式候鳥老人健康快樂地在海南養老。
     “夕陽紅老年服務中心”已經成立8年了,據李陳丹說,成立時的地點就在小區的天臺上,當時,她曾問過付子云,把這么多老人組織起來,對你有什么好處?付子云告訴她:“所有的老人都能收獲快樂,這就是最大的好處。”
       服務中心成立8年,付子云和李陳丹沒收過一分會費,老人們活動所需要的音響等器材都是他們自己出錢購買的。小區的老人們提議可以收些會費用于服務中心的運作,但是付子云堅持不收,所有的費用都由他們自己承擔。
       服務中心成立8年來,組建了太極、書法、繪畫、舞蹈、攝影、文學寫作等40多支隊伍。服務中心不設任何門檻,只要你有愛好,老年服務中心就會幫助你找到志趣相同的伙伴。付子云給有特長的老人發聘書,讓他們擔任各個興趣隊的老師,帶領愛好相同的老人一起活動,如今已有近2萬候鳥老人參與其中了。
       自從成立了服務中心,付子云和服務中心為老人們做的大小事情是說不盡道不完的。付子云的手機號碼一直保持不變,而且他公開了自己的手機號,老人們平時遇到了困難,都可以及時聯系到他,8年來就是通過這個手機號,他12次救助了突發疾病的老人,使他們轉危為安。據李陳丹講,一次,付子云讓她幫忙給一位老人送藥。她來到老人家,看到的是一位腿部摔傷的老人躺在床上。老人看到她來,臉上滿是欣喜的神色,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女兒。李陳丹被觸動了,一連照顧了老人半個多月,每天為老人做飯、搞衛生、端屎端尿。
       服務中心成立8年來,老人們只知道付子云是來海南創業的,并不知道他是做什么的,因為付子云從不做塔嶺新區的生意,不掙候鳥老人們的錢。
       到了2018年,參加活動的候鳥老人越來越多,老人們沒有固定的活動場所,平日里他們只能在小區,公園里開展活動。付子云意識到,服務中心就像一顆大樹,好不容易枝繁葉茂,沒有場地,就像沒了根基,大樹也會倒下。有朋友勸付子云:“為服務中心找間辦公室就行了,不用再找場地了。”閆阿姨等人再次出主意,可以收取一定的會費,用于租場地。付子云沒有同意,他說“幫助別人還要收錢,這違背了我辦服務中心的初心。”最后,付子云和李陳丹自己花了20萬元租下了一座小樓,他們開始悄悄地裝修,后來閆阿姨知道了,叫上朋友、帶領小區的老人前來幫忙。這時,大家才知道,這座小樓是付子云和李陳丹自己花錢為老人們租下的。
    付子云在為候鳥老人服務的過程中還有個體會,來養老的老人絕大多數身體還很好,不僅能夠自己照顧自己,還有能力關心他人。付子云想,如果能讓老人們相互關心,相互幫助,既能讓老人們感受到旅居的溫暖,也能讓他們再次實現自身的價值,并能體會到被需要的快樂。于是從2019年開始,付子云在塔嶺新區成立了以候鳥老人為主體的學雷鋒服務站。僅在陽光椰風苑小區,學雷鋒服務站成立的第二天就有53名候鳥老人報名加入,旅居老人成為學雷鋒志愿者,他們幫助其他老人,甚至是年輕人。
    說來也巧,學雷鋒服務站成立不久,李陳丹就成了雷鋒服務站的受益者。李陳丹患上了慢性病,老人們上門噓寒問暖,給她端水送藥,幫她收拾屋子,買菜做飯。一直持反對態度的李陳丹的丈夫感慨地說:“做好事,真的可以溫暖別人,也能溫暖自己。”
    現在的老年服務中心,細化了服務隊伍,成立了教育扶貧、醫療扶貧、義務演出等服務隊,各服務隊都確立了自己服務幫扶的對象。他們還開展了“候鳥式人才大講堂”活動,充分調動了候鳥老人的積極性,發揮了他們的聰明才智和余熱,使老年活動中心的服務更加多樣化、知識化、系統化。
    候鳥式旅居養老模式備受關注
    中國即將步入老齡化社會,如何為老人服務已經成為一個社會關注的問題。付子云和他的公益團隊,在實踐中摸索出了候鳥旅居養老模式。他們的這一康養模式得到了安定縣委和縣政府的關注,近年來,縣里的有關部門紛紛來到夕陽紅老年服務中心調研走訪,對付子云這些年輕人創辦的這份公益性事業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在定安縣委組織部的幫助下,“夕陽紅老年服務中心”擬建立起黨支部和候鳥工作站。2019年重陽節,安定縣的候鳥養老模式經媒體報道后,“夕陽紅老年服務中心”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8年過去了,付子云從一名陪著父母到海南療養的創業者成為照顧更多老人的公益服務者,他還使更多的人成為了公益事業的志愿者。每每有媒體問起付子云:你是一個外來的創業者,是什么原因讓你自愿拿出金錢,花費時間精力,在他鄉做公益呢?付子云總是那么簡短的一句話:“我是一名黨員,即使在他鄉,也要發揚愛老敬老的傳統,讓老人們快樂地旅居康養。(作者系呼倫貝爾廣播電視大學教師)  
分享至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頭條
打開頭條,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