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亮亮
自治區文旅廳于今年7月開展了2017-2018年度全區基層文化單位十佳評選活動,日前,評選和公示,牙克石市文化館被自治區命名為全區十佳文化館,是呼倫貝爾市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文化館。
牙克石市文化館始建于1951年,是呼倫貝爾唯一一家國家一級館。多年來,牙克石市文化館充分發揮群眾文化的陣地與引領作用,潛心于群眾文化工作的探索與實踐,創立了一批富有特色的群眾文化品牌活動,同時融合森林文化與民族傳統文化,創作了一批精品文藝節目,提升了牙克石文化的影響力。
豐富文化服務內容 活躍群眾文化生活
近年來,牙克石市文化館利用人才、場館和設備優勢,免費推出了普及性的文化藝術輔導培訓、公益性群眾文化活動、公益性展覽展示、基層文化隊伍和業余文藝骨干培訓、指導群眾文藝作品創作、文化小康視線基本文化服務項目,不斷擴大基層群眾文化服務范圍,努力實踐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在服務內容、服務形式和免費開放的工作中做出了成績。2019年,牙克石市文化館持續推進群眾文化工作,常設舞蹈培訓、聲樂培訓、器樂培訓、少數民族語言舞蹈培訓等群眾文化活動免費服務11項,每周開放時間56小時;舉辦元旦、春節“情暖林都”惠民文藝演出10余場、秧歌比賽2次、群眾文化藝術節晚會21場、助力“十四冬”、非遺展示、文物宣傳、全市百姓匯演等活動20余場;舉辦百姓免費藝術培訓16天;深入學校、社區、村鎮開展文化藝術培訓371次,服務群眾13554余人次。
打造特色亮點項目 創新多元化服務方式
“文化小康視線”:依托高清交互指揮中心,結合互聯網無線技術,整合利用圖書館、文化館等文化信息資源,組建文化志愿者隊伍,提供免費遠程講座,建立起多媒體、多終端、多渠道的融資訊查詢、藝術欣賞、文化傳播、遠程教育為一體的公共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平臺,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打通服務基層基礎的“最后一公里”。兩年來,開設了聲樂、舞蹈、健康衛生知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列講座培訓,每周兩節,每次60人,2019年共開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舞蹈、聲樂、器樂等數字文化培訓120余次,5000余人參加學習,弘揚了傳統文化,傳播了正能量。
群眾文化顧問團:為更好地促進群眾文化工作再上新臺階,同時將牙市的森林冰雪文化作品推陳出新,將社會主義文藝根植百姓心中,2012年,文化館組建群眾文化顧問團,聘請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牙克石地區資深、知名作家、作曲家、文學愛好者加入到顧問團中,開展調研創作。通過8年的努力,顧問團創作了以森林、冰雪文化為主題的小品、獨幕話劇、微電影、歌曲、快板書、舞蹈、合唱等近百部主旋律題材和反映地方特色、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佳作。
文化館老年大學:牙克石市文化館老年大學作為第三批全國文化系統老年大學規范化建設試點單位,聯合呼倫貝爾大學社區學院將呼倫貝爾市優秀的文化資源送到牙市老年學員的身邊。2019年陸續推出深受老年學員喜歡的《運動與健康》、《計算機基礎應用》、《中老年三高防治》等30多項課程,讓老年學員充分展示老年人的風采和作用,使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成為現實。
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保護與傳播
他們加強牙克石市非遺項目資料的歸檔工作,整理自治區級、呼倫貝爾市級非遺名錄的申報書、文字、圖片、影像等資料。以“非遺保護 中國實踐”為主題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展示活動采取了現場講解、廣場LED大屏展示牙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宣傳片、文博展板展示、非遺項目實物展示、民間手工藝展覽等方式進行宣傳,并積極配合中國影像方志攝制組拍攝。
加大保護力度 促進文物管理工作健康發展
牙克石市文物管理所組成檢查小組深入市區、免渡河鎮、烏奴耳鎮、博克圖鎮等地,對牙市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7處牙克石市文物保護單位開展博物館和文物建筑火災隱患排查工作;開展了“5.18”國際博物館日宣傳,活動中播放牙克石市文化遺產宣傳片,舉辦了牙克石市不可移動文物圖片展、文藝演出,開展了文物宣傳及文物知識咨詢活動;召開牙克石市《興安嶺螺旋展線保護與展示利用工程設計方案》專家評審會,組織專家對博克圖中東鐵路工業建筑——蒸汽機車水塔搶險加固工程進行了初步驗收,下一步施工單位將按照專家提出的意見進行整改。牙克石市文物管理所克服天氣寒冷等諸多困難,深入各不可移動文物點,圓滿完成牙克石市51處不可移動文物保護標志碑(牌)的安裝工作。至此,全市82處不可移動文物已全部設立保護標志。
“全區十佳文化館”榮譽稱號的獲得,既是對牙市文化館工作的認可,更是對今后各項工作的鞭策。市文化館將以此為契機,更加精準地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讓群眾共享文化成果。今后將持續放大“中國冰雪之都”的品牌效應,為建設美麗、繁榮、幸福的牙克石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