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英
樹根,內蒙古大興安嶺的深山里到處都是,對于百姓來說更是司空見慣、不足為奇。以前,樹根還能用來當作燒柴,現在,人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都住進了樓房,隨著撿燒柴的人越來越少,山里的樹根也就越來越多,樹林里、溪澗邊、路旁,樹根被散落在山里的每一個角落……
然而,在畢拉河林業局達爾濱湖國家森林公園卻有一位叫羅東的根雕匠人,巧用樹根的形態之美,結合人工的精雕細琢,將樹根創作成天人合一的藝術品。樺樹瘤、落葉松朽木、火燒木等成為根雕創作的原料,羅東不任由這些朽木變得腐爛,而是把它們變成一件件制作精美、形象逼真的根雕藝術品,從而讓樹根更長久地保存下來,散發出大自然的氣息。
羅東是中國亞州經濟發展協會文化藝術金融委員會理事研究員,遼寧省撫順市工藝美術協會藝術顧問,遼南書畫網藝術顧問,赤山書畫院藝術顧問,北木班魯創始人。近年來,他的木雕、根雕作品得到了業內人士普遍贊譽,受到了《世界聯合商報》、《環球信息導報》等幾十家國內外主流媒體廣泛關注并予以宣傳報道,多次在全國獲得大獎,2015年榮獲“中國根藝三十年”特級精品大獎。
羅東1969年出生在遼寧西豐縣,成長在得耳布爾鎮,繪畫伴隨著他的成長,六七歲開始學習繪畫。后來,他遇見專程來內蒙古大興安嶺寫生的中央戲劇學院舞美系主任孫家銓教授,相識并拜師門下,跟隨孫教授學習色彩寫生繪畫。1990年,高中畢業的羅東應征入伍,在所在部隊報考參加了湖北工藝美術學院大專函授學習。學習期間,在參觀一個全國根藝會展時,他被樹根、樹皮雕刻而成的藝術精品深深地吸引,從此,便踏上了根雕藝術的道路。從東北到湖北再到江南,各地民風民俗和園林建筑方面的木雕、磚雕、石雕工藝方面的輝煌成就,為羅東根雕創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作源泉。
多年來,羅東不論走到哪里,他都特別注重工藝美術方面資料的收集,將世界各地、大江南北的不同作品的技法結合起來,進行比對、思考、研判、探索,把幾十年的生活情感與藝術的積累,傾注在他的作品之中。
基于對藝術的熱愛和執著,為了豐富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的根雕文化,羅東毅然決然地回到了曾經生活過的大森林,在達爾濱湖國家森林公園景區開啟了根雕創作。
羅東說:“達爾濱羅的美景激發了我的創作靈感,使我尋找到了很多具有生命力的、能夠感動自己的東西。”
手藝活兒,的確很不容易。兩年來,羅東常居深山,除了埋頭創作外,還要跋山涉水去尋找根材。從構思、構圖到雕刻,從粗到細,到有輪廓,再到成型后的打磨、著漆,雕刻小件作品至少需要半個月,大件作品則需耗時幾個月甚至一年或者更久,使用的工具高達上百種。截至目前,羅東已經在達爾濱湖國家森林公園創作根雕藝術品26件,成為這里研學旅行的新項目。
根雕藝術作為達爾濱湖國家森林公園研學旅行的新項目,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激發藝術靈感,更能激發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