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
林海日報官方微信
#
林海日報官方微博

字號

A- 小

14

A+ 大

李秀春:用歌聲潤澤人生

王琦
2020-09-21
3141
   何康紅
     “我的心愛在天邊/天邊有一片遼闊的大草原/草原茫茫天地間/潔白的蒙古包撒落在河邊……”2020年夏季的一天,一陣嘹亮的歌聲飛出林家小院。家住牙克石市塔爾氣鎮的綽爾林業局退休干部今年85歲高齡的李秀春老人手持歌本,深情演唱喜愛的歌曲《呼倫貝爾大草原》。和他同齡的老伴,患有大面積腦萎縮,雖然經常犯糊涂,但只要聽到李秀春的歌聲,她就安靜下來,面帶少女般的微笑,聚精會神地聽李秀春唱歌,當歌聲停下來,她會高興地鼓掌,連連叫好。
      這樣一位“演員”、一位“觀眾”的演唱會幾乎天天都在進行。因為喜愛所以鐘情,因為癡迷所以不舍。自打十幾歲與音樂結緣,李秀春用歌聲陶冶了性情,豐富了生活,快樂了自己和家人,潤澤了他開朗、善良的人生。
      與文藝結緣
      1951年,李秀春在興安盟突泉縣人民武裝部參加工作。1952年調入自治區林業工會文藝工作隊。參加工作后,他結識了一位原長春樂團指揮,并拜師于門下,學習五線譜和樂器。得益于老師的精心傳授,他從一名簡單的音樂愛好者,成為一名經過專業訓練的業余歌手,從那時起,他便與音樂結緣,至此不離不棄。
      1952年,牙克石林業管理局成立之初,林業工人文化生活匱乏,林區特別需要一支文藝工作隊鼓舞士氣、豐富業余生活。在這樣的情況下,自治區森林工業工會文藝工作隊全部劃歸到牙克石林業管理局,成立了牙克石林業文工團。李秀春跟隨文工隊從呼和浩特來到當時的林管局所在地扎蘭屯,1953年隨林管局遷址到牙克石林區。
      牙克石林業文工團剛成立時,李秀春在器樂隊吹長號、拉四胡,也參加大合唱。文工隊經常組織人員到林管局機關和林業單位演出,每次都吸引干部和職工熱情觀看。但當時林區經濟條件不好,文工隊成立沒多久,就因為經費不足而解體,文工隊成員分流到林管局各單位。
      在分流的職位中,有電影放映員一職,這也是李秀春喜愛的文藝工作,他強烈要求到電影放映隊當一名電影放映員,繼續為林業職工的文化生活服務。那時候,電影是林業工人重要的精神食糧,放電影是唯一的文化活動,職工群眾都急切盼望能早日看上電影、經常看上電影。為了做好電影放映工作,他被林管局派出帶隊到內蒙古藝校電影放映員學習班學習。當時國內普遍采用的是原蘇聯烏克蘭電影機,在7個多月的時間里,他們系統學習了電影放映、電工基礎、光學、聲學等課程,回來后在林管局直屬機關放映了一段時間,1956年,他被分配到綽爾林區從事電影放映工作。
      來到林區以后的李秀春深知林業工人生活的枯燥和對文化生活的渴望。到綽爾以后,他帶著其他兩名同事常年工作在放映一線。夏天,他們坐四輪車,冬天做冰爬犁前往林場、工隊放映。轉一次場最快需要走幾個小時。一個月下來,要放映25場左右,所以,放映員也和一線職工一樣,不同的是他們要在各個林場、工隊轉場。一次,他們坐著馬車去林場放映,半路上馬驚了,連人帶設備都掉到了山坡下。為了讓老百姓如期看上電影,他們顧不上身體疼痛,拉回受驚的馬匹,一樣一樣找回設備。發電機水箱摔壞了,當晚放映時,他們就用兩個水桶,一個蓄水、一個接水,來回倒換著,堅持把電影放映完。冬天演電影,放映機要放在工棚里,但是發電機必須放在帳篷外,演一場電影,一名放映員在室內,一名電影發電員就得一直在外凍著看護發電機。
      幾人的放映隊常年奔波在放映路上,但還是遠遠不能滿足職工對文化生活的需求。當時林業局領導考慮到林業職工生活特別枯燥,在林業局組建文工團。李秀春被任命為文工團團長,但文工團組建不久也因資金不足而解體。從那以后,如有演出需要,林業局就吸納有文藝表演特長的職工臨時組建文工團,靠半工半演的形式開展文化活動,有表演任務時,組織大家在一起排練、演出,演出結束回各自單位繼續工作。
      吹長號是李秀春的老本行,在臨時組建的文工團里他又開始表演男生獨唱。團里有拉胡琴的、有說快板書的,有唱西河大鼓的,將近30人。他們刻苦排練節目,每年都要上林場下工隊演出,受到職工群眾的熱烈歡迎。常常沒到演出時間,大家就早早來到演出場地等候。有時候觀眾看得不過癮,他們就臨時加節目。點著柴油燈的工棚子、呼呼進風的木刻楞房里都留下了他們的歌聲。他們還多次被邀請到當時的博克圖駐軍軍營等單位演出,參加林區文藝匯演等,都受到好評,李秀春的獨唱曾多次被評為優秀節目。雖然幾次更換崗位或升職,李秀春一直都是這種半工半演“文工團”的“臺柱子”,直至退休。
      癡迷在歌聲里
      多年來,李秀春認真對待每一次歌唱和演出,用真情、真心去演唱。剛到牙克石林區吹長號時,因為刻苦訓練用力過猛,他甚至吹得咳了血。在林業局先后任中小學、工會、黨校等單位主要負責人期間,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利用業余時間在家練唱,幾乎每天都唱兩首歌曲,從不間斷。跟隨專業老師習練音樂后,他就一直保持用定音器矯正調門的習慣,音高調整好后再亮嗓。憑著對音樂的靈性,哪怕是對著一首從未吟唱過的歌譜,他也能馬上哼唱出來。如今,每次唱歌前,他也是要調整好音調音準,調動好情感,先試唱一兩句,再投入身心唱出來。
      文以載道,歌以詠志。李秀春最喜歡的是民族歌曲和經典歌曲,從《保衛黃河》到《駿馬奔馳保邊疆》《我愛祖國的藍天》等等。每每有好的新歌出現,他也學唱,從《一個美麗的傳說》到《呼倫貝爾大草原》,很多民族唱法的經典歌曲李秀春都能朗朗上口。在女兒的支持下,他一直有訂閱歌曲類期刊的習慣,這讓他吟唱的歌曲緊跟時代步伐,發現里面有喜歡的作品,就手抄下來。從退休至今,他的手抄歌本有8大本,1200多首歌曲。這1200多首歌,每一首李秀春都詠唱過。年紀大了以后,寫的字小的手抄本看不清了,他就用大字抄寫。雖然一首歌得好幾頁紙,但李秀春也樂此不疲,享受其中。
       翻開李秀春的歌本,有封面、目錄,扉頁上還有他的感悟。正文簡譜清晰準確,歌詞字句工整。“這些就像我的命一樣,走哪我就帶到哪兒。”李秀春摩挲著一本本手抄本說。這本藍色封皮的筆記本里面的歌曲他百唱不厭,可以說是他收藏的精品中的精品,無論走到哪,他就帶到哪兒。
      從上世紀80年代到最近幾年大大小小的手抄本,樣式不同、材質不同,但相同的是里面流淌的美妙的旋律。翻開手抄本,一首首經典老歌把人帶回到那流金歲月,一首首新歌如春風拂面,讓人暢懷。
       歌聲潤澤人生
      “勞動人民創造了音樂、歌聲,因此她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正能量,一定會喚醒人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去奮斗、拼搏……”李秀春在2014年的手抄本扉頁上這樣寫道。翻開李秀春的歌本,里面不乏紅色經典歌曲。《國際歌》《國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學習雷鋒好榜樣》《咱們工人有力量》《黨把人民愛心里》……這些歌曲不僅愉悅了他的生活,更給他帶來了精神的洗禮。愛黨、愛國、愛勞動人民、愛家人……從歌曲中吸收養分,李秀春為人豁達、善良,渾身充滿了正能量。
      在文工團期間,他帶領團隊不辭辛苦,克服困難為一線職工送去精神食糧,為了讓職工群眾看上電影,他頂著壓力,制定了循環放映措施。上世紀六十年代,他任全勝林場副教導員期間,一次下山,他把舒適安全的駕駛室座位讓給一位年紀較大的普通職工,自己坐到敞篷車外面,沒想到車出了事故,李秀春被砸受傷。
      2015年,林業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老年科技工作者協會的一些老會員為了練好舞蹈和歌曲,產生了想找專業老師教授樂理的想法。他們首先想到了李秀春,但當時李秀春已經是80歲高齡,考慮他的年齡,大家欲言又止。李秀春知道大家的心愿后,主動找到會長,他說:“我身體很好,如果我在教唱歌時身體出現意外,由我個人負責,不會給大家添麻煩。也不要考慮我的報酬,只要大家肯學,我無償服務。”
      就這樣,李秀春每天上午利用一個小時時間教大家學習樂理知識、識譜、發音,并領唱。他還從家里帶來小黑板、粉筆,把樂譜寫在黑板上,不厭其煩地糾正大家發音的錯誤,講授發音要領,保證每周教大家一首歌曲。在他的細心教授下,一些老同志提升了舞蹈和音樂的節奏感和樂感,對李秀春贊不絕口。
      別看李秀春已經85歲高齡,但老伴的一日三餐、洗洗涮涮的日常事物都由他承擔。老伴患有全腦萎縮和腦梗,每天都是一陣明白一陣糊涂,有時一句話要重復幾十遍,責令他馬上拿東拿西,干這干那,李秀春不厭其煩地順從她,百般呵護她。老伴病情嚴重的時候不認人,有時還張口罵人,李秀春不急不惱,像對待小孩子一樣,和風細雨地給老伴講道理,穩定老伴情緒。老伴患病幾年來,他不離不棄照顧左右,讓子女安心工作,在當地傳為佳話。
分享至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頭條
打開頭條,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