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康紅
“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多少人舍去了生命換來的,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啊!”今年92歲高齡的老人包洪彬語重心長地說。
家住牙克石市塔爾氣鎮的綽爾林業局有限公司蒙古族離休老干部包洪彬,1928年出生在內蒙古東科中旗(今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他從小家境貧寒,一家四口靠租種別人的幾畝薄地,打短扛活,維持生計。包洪彬少年時,母親因感染日本人投放的菌毒無法醫治而離開人世。
1947年春天,18歲的包洪彬聽說解放軍在征兵,就偷偷報了名。當時,父親已年過中年,日漸衰老,弟弟年幼尚不能立業,家里就指望著包洪彬這個“壯勞力”。 當他提出當兵的想法時,父親心里并不太樂意,但是看到包洪彬主意已定,父親欲言又止,最終只說了一句話:“去吧,家里有我呢。到部隊上好好干,別給我丟臉。”
就這樣,包洪彬離開家,與村里的七個人,坐著牛車趕到哲里木盟盟委所在地(今通遼市),在那里參加新兵訓練。1947年11月,他被分配到解放軍七縱隊一三一師三十九團一營三連三班擔任機槍副射手。1948年9月他參加了歷時52天的遼沈戰役,當年11月份又參加了平津戰役。
因包洪彬反應機敏,不怕苦、不怕累,又特別勇敢,他被調任為戰地通訊員,在連隊、營部間來回跑,在敵人的槍口下運送情報。戰爭時期,危險無處不在,包洪彬多少次眼睜睜看著戰友倒在眼前,而他憑借自己的勇敢機智,一次次幸運地躲過了敵人炮彈的襲擊。
天津解放后,包洪彬跟隨部隊南下,在1949年參加了廣州戰役,在1952年參加了解放海南島戰役,還在茂名、雷州等地參加過剿匪戰斗。
1953年5月包洪彬參加了抗美援朝,在戰場上,他作為代理副排長參加了金城反擊戰。這場戰役迫使“聯合國軍”作出實施停戰協定的保證,有力地促進了停戰的實現。隨著抗美援朝戰爭宣告結束,包洪彬跟隨部隊回到了祖國。
回國后,包洪彬被選派到天水第一步兵學校學習。曾擔任坦克三師裝甲兵機械化團三營三連排長、副連長,后調入裝甲兵坦克三師師部警調連任副連長。
1964年10月,包洪彬轉業來到林區,被分配到大興安嶺林管局綽爾林業局森林警察隊擔任副中隊長。1975年5月轉業到綽爾林業局,先后擔任塔爾氣林場主任、防火辦副主任等職,1986年離休。
包洪彬是一位意志堅毅、信仰篤定的共產主義戰士。入伍的同年,經過考察,他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艱苦的戰爭歲月,曾有人問他:“共產黨員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論遇到什么情況都不能開小差,當逃兵,你行嗎?”包洪彬立即回答:“那有什么不行的,我既然加入了共產黨,這輩子就認定了,一輩子跟黨走,不反悔!”
包洪彬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一次,他早起為部隊撿拾燒柴時崴傷了腳,他按照連隊要求,上繳了武器,一瘸一拐地跟在隊伍后面,然后被收容車拉到了收容地點。在那個年代,遇到種情況,有的人可能會開小差回家。但包洪彬一心要回到自己的隊伍,傷好些后,他就打聽著隊伍的情況,一路找尋,實在走不動了,他就在老百姓家歇一歇,討口水喝,然后繼續上路。很多時候,既找不到吃的東西,也沒有住的地方,但包洪彬不畏艱難,仍然咬緊牙關繼續前行,歷經千辛萬苦,終于回到自己的隊伍。
包洪彬從小沒有機會上學,解放戰爭結束后他才有機會在天水步兵學校學習漢語。別看他文化水平不高,但做事特別認真,部隊安排的工作他都盡全力去干好。一次,部隊安排他負責材料進出庫管理工作,這讓他很為難,但組織的安排他又不好拒絕,只能自己想辦法解決困難。于是,他憑手繪琢磨出了自己的一套記賬方法。最終,他經手的賬目沒有出現任何差錯。
1964年包洪彬所在的部隊響應國家號召,號召軍轉人員支援大興安嶺林區開發建設。按照級別他可以選擇留在部隊,但當時很多士官覺得大興安嶺地區天氣寒冷,交通閉塞,條件艱苦,不愿意到這來。在這樣的情況下,包洪彬打了報告,帶頭來到林區。在森林警察隊任隊長時,包洪彬多次拒絕了別人送來的禮物。一次,一位送禮人趁包洪彬不在家,把禮品放下就走,他回家知道后,硬是讓愛人給送還回去。在林業局擔任領導期間,他更是把工作當事業來做,甚至在兩個小孩同時生病的情況下,也沒有請過一次假。“小時候覺得父親有點兒不近人情,長大后才明白父親對黨的事業的忠誠。”包洪彬的二女兒包冬麗說。
在包冬麗的記憶中,包洪彬一生耿直,從不拿老百姓的一針一線。在包洪彬的嚴格教育下,他的六個子女全靠自己的能力在社會上立足,絕不做對社會、對他人不利的事。
包洪彬一生簡樸,至今,他使用的家具還是過去老式的木箱、箱座和寫字臺。但他對榮譽卻倍加珍惜。在他的木箱中,珍藏著他今生不舍的“寶貝”——立功證書和各類獎章。優等射手(技術能手)證、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南軍區兼第四野戰軍立功證明書、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放獎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紀念章、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七十周年紀念章……“還有的獎章在戰爭年代丟失了!”包洪彬遺憾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