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康紅
近日的一天清晨7點多,太陽還沒露出山崗,魏彥光就來到廣場的雪雕場,開始他一天的藝術創作。一會兒的功夫,他的帽子和衣領口上就掛了白霜,鏟落的雪花黏在袖管上,像戴上了一副白色的套袖。幾天來,他每天天不太亮就來到這里,中午匆匆吃口飯,一直干到天黑看不清為止。
魏彥光是綽爾林業局有限公司資源管理處綜合檢查站的一名檢查員。他的工作本與藝術一點兒也不搭界,但這幾年的冬天,每年他都會一連數日“釘”在惠民廣場參與雪雕制作,他們的團隊制作完成的幾件作品已經在惠民廣場展出。經過幾年的歷練,他儼然成了綽爾雪雕雕刻方面的“行家”。
為挖掘冰雪文化,增加冬季旅游看點,反映職工群眾的精神風貌,從2018年冬天開始,每年綽爾林業局都組織職工在惠民廣場制作雪雕,為綽爾增添靚麗的風景。
這讓從小就喜歡美術的魏彥光有了表現藝術才能的機會。魏彥光的父親喜歡繪畫,受父親影響,他也總喜歡在紙上勾勾畫畫。從上小學時,他就充分發揮自己的美術才能為班級出板報。參加工作以后,單位出板報的活自然都交給他。接到公司做雪雕的任務時,大家不約而同地想到了他。
可做雪雕不比一般的紙上繪畫。當手中的畫筆變成了雪鏟,一張紙變成了一堆雪,魏彥光的藝術創作有了天壤之別。剛開始創作雪雕,著實讓他費了一番腦筋,好在公司聘請了外地雪雕專家,讓魏彥光找到
了求師拜藝之門。他抓住每次老
師在現場指導的機會,圍著老師
問個不停,通過老師的耐心解
答,他慢慢找到了雕刻雪雕的技
巧。
為了把平面的繪畫“立體”起來,每次接到任務后,魏彥光都要把圖紙臨摹一遍,把各個部位的形狀、位置記在頭腦里。“這樣做起來心里才有數。”魏彥光說。
今年,魏彥光所在的資源管理處抽到了一個難度最大的雕刻任務,是寓意“金牛迎春”的五頭大牛。五頭牛前后交錯排列,神情各異,要雕好這件作品絕非易事。雕刻大體積的動物,魏彥光還是“零經驗”。請教老師、研究雕刻方案不必說,每天,魏彥光從廣場回來,滿腦子依然是構思雪雕的雕刻方法。他上網查閱資料,學習其他雕刻師的經驗,拿出每天雕刻過程中拍下來的細節,仔仔細細地琢磨,反復推敲、調整步驟,計劃下一步的雕刻思路。
人工造雪、支盒子、堆基礎、排尺寸、定位置、雕大框……哪一道工序的好壞都會影響最后的成品質量和效果。為了呈現最完美的作品,從開始堆雪方,魏彥光就跟著大家一起干。做雪雕是作“減法”的藝術,即需要分工合作,等輪廓出來以后,接下來的精雕細琢,沒有點兒美術功底的人往往會幫“倒忙”,所以,精雕的細活幾乎都包攬在魏彥光一個人身上。
零下30多攝氏度的室外,魏彥光一會兒對著圖紙反復觀察、琢磨,一會兒拿起雪鏟或角刀、磨刀,圍著雪雕上上下下雕琢,一兩個小時過去了,他依然沉浸在創作中,對外界的寒冷不為所動。
當他的作品漸漸有了雛形,廣場上來觀看的人漸漸多了起來。
“雕得不錯,挺像回事兒!”
“是外地來的藝術家吧?!”……
觀眾的稱贊給了魏彥光極大地鼓勵。但在大家的評論中,魏彥光最喜歡的還是“批評”意見。“知道哪雕得不好,才能改進和提高。”魏彥光說。
在雕刻期間,不時有其他單位的職工過來請教,每次魏彥光都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經過精心準備,1月10日,綽爾林業局有限公司10個單位的雪雕作品基本完工,資源管理處“金牛迎春”主題作品一經展出便吸引了大批觀眾,那韌勁十足、牛氣沖天、栩栩如生的五頭牛仿佛踏雪而出,以奮斗的姿態迎接美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