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媛 張煒
在庫都爾鎮只要一提起庫都爾森林公安局庫都爾派出所教導員劉慶山,上至七八十歲的老人下至二三十歲的小青年,沒有一個不認識他的,他是庫都爾鎮3萬多職工群眾掛在嘴上、記在心里的“庫鎮老劉”。
1988年,24歲的劉慶山成為庫都爾森林公安局的一名警察,從此,不管刮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哪里發生糾紛,哪里有治安隱患,哪里就能看到老劉的身影,常言道,“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可老劉這個老兵卻始終和他的職工群眾在一起,不曾有一刻分離。從警33年,劉慶山一直扎根基層,潛心警務,跑東家走西家,調解糾紛、摸排隱患,他對轄區里的住家和商戶的各種信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甚至連轄區有多少個電線桿他都很熟悉。每當有人到派出所反映情況,只要一提名字他就能把這家所有人的名字、工作、歲數等基本情況都說出來,熟悉的好像自己家的鄰居一樣。剛分來的新民警不信邪,就隨機抽幾個人考他,他張口就來而且分毫不差,最后大家都服了,紛紛問他咋能做到這么熟?他笑呵呵地告訴他們,要想像他一樣熟,就要手勤、嘴勤、腿勤,多跑、多問、多看,熟就是磨破鞋底走街串巷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
群眾們都說,只要有難事、解決不了的事,就找老劉。他不僅不推托,而且特別細心,特別熱心腸。2018年,一位80多歲的老人去愛林生態功能區小羊鼻子溝內祭奠其祖父時走失,劉慶山接到救助電話后,立即組織派出所警力驅車前往愛林進行救助。山中樹木密集,視線極差,一個不注意一腳踩進塔頭里鞋子灌包、褲子濕半截,50來歲的老劉和派出所的小年輕深一腳淺一腳、一邊喊一邊四下尋找。所里的年輕民警看到老劉累得順臉淌汗,氣喘吁吁,就提議坐下來歇歇,因為大家都知道他糖尿病很嚴重,不能過度勞累。可老劉卻拒絕了民警的好意,他說:“大家在辛苦一下,加把勁,把這一片趕緊排查一下,要是天黑了更不好找了,老人歲數大了,身體堅持不了多久,咱們得盡快找到他。”就這樣,老劉硬是和所里的民警一起經過4小時不懈尋找,終于在山中將筋疲力盡的迷山老人找到,并且將其安全送到家中。33年來,他不知道自己主辦和協助破獲過多少案件、不知道幫助多少群眾跑過腿、不知道救助過多少被困群眾。他把公安的工作作為樂趣,既享受著其中的快樂,也體味著其中的艱難,他總是將群眾的贊譽放下,在工作上一如既往,不斷前行。
看到老劉和轄區的職工群眾打成一片,常有人問老劉工作的訣竅是什么?他說:“就是“情”和“理”兩個字———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心里裝著群眾,把他們的困難當做最迫切、最重要的事情做,群眾才會發自內心支持和配合我們工作。老劉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把濃濃的警民魚水情釀成了陳年老酒,芳香馥郁、沁人心脾。他做的事情不是轟轟烈烈,但他卻用實實在在的熱忱與奉獻書寫了一位普通基層民警的責任與擔當,他以一顆對人民群眾的火熱之心、赤子之情,扎根基層,默默奉獻,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譜寫著為人民服務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