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康紅
“給列車長打了一個電話,把藥送上車,當天就捎到了家,真是解決了我的大問題。沒想到這趟“綠皮慢火車”還這么公益!”說起幾天前的經歷,在海拉爾工作的李先生仍心存感激。
李先生的父母在塔爾氣鎮居住,幾天前,家人突發疾病需要一種特效藥治療,但塔爾氣鎮無法找到這種藥,而海拉爾至塔爾氣路途遠不說,路況也令人望而卻步,這讓工作繁忙的李先生犯了難。聽說6238次列車可以幫助兩地百姓捎運鐵路規章規定范圍內的急需物資,李先生就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撥通了列車長劉宕的電話。
“劉車長的態度非常好,一個電話就解決了我的燃眉之急,真是太感謝啦!”李先生說。
自2020年5月以來,6238次列車乘務員為“博林線”群眾辦的暖心事已經有幾十件。繼“綠皮慢火車”這個眾所周知的“專屬標簽”后,6238次列車的“公益性”讓坐過這趟車的乘客倍感溫暖和體貼。經常坐這趟車出行的塔爾氣鎮居民紀華說:“別看這趟車慢,但乘務員態度好,坐這趟車心里熱乎舒坦。咱山里人出門看病,走親訪友都離不了這趟車。”
6238/6237次列車運行在呼倫貝爾海拉爾站至內蒙古大興安嶺腹地塔爾氣站之間,從新中國成立至今,運行在大草原和大森林之間的這趟慢火車,作為從城鎮到大山之間唯一的交通工具,運行安全、票價低廉,而且站站停。70多年過去了,仍是沿線群眾看病就醫、外出求學、通勤擺渡的出行生命線。
這趟列車編組只有4輛,單程348千米,途經免渡河、烏奴耳、綽河源和塔爾氣四個城鎮,是博林線上唯一一趟旅客列車。
這趟車早晨6點26分從海拉爾出發,14點13分到達塔爾氣站,停留27分鐘后,再折返至海拉爾方向,單程時間需要7小時47分鐘,平均運行速度不足50千米/小時。進入博林線后,經停溝口、石門子、新綽源、塔爾氣四個停車站和7個沒有車站的區間乘降所。可謂見站就停,沒有點兒耐心,還真受不了這樣的速度。
除了極端天氣造成少有的鐵路線損毀、受阻暫停,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時期隔日運行外,這趟火車一直風雨無阻地穿行在林海之間。遇到暴雨、大雪封堵公路的情況時,這趟火車是山里人出行無憂的保障。
這趟車票價低廉,從海拉爾至塔爾氣,全程票價只有21.5元,每公里才6分錢,最低票價1元錢。這樣的票價,連“零利潤”都算不上,簡直是“負利潤”運行,真正做到了火車向著民生開,運行跟著民意走,體現了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宗旨,堪稱山里人暖心的鐵路“公交車”。
這趟列車只有一節臥鋪車廂,車站不發售臥鋪票,對出行需要使用臥鋪的特殊旅客帶來不便。為此,列車建立了三個“博林老鐵”服務群,需要使用臥鋪的旅客可以在服務群里發布訂票信息,群管理員根據旅客需要及時回復確定鋪位。從2019年3月建群,已經為一萬余名需要的旅客解決了鋪位問題,信息透明,服務公開,讓越來越多的乘客舒心乘坐,放心出行。
這趟火車的旅客以學生流、就醫流、購物流、通勤流為主。博林線深處僅博克圖、新綽源、塔爾氣三個站點鎮內有中小學,沿線村屯的孩子不乏離家百里寄宿就讀。每到周末或小長假,乘坐這趟小火車往返的學生比較集中。為做好對“學生流”的服務,工作人員特意將2號車廂作為學生的集中乘坐處,開辟了讀書角,設置了書架,準備了圖書、學習用品等,讓山里人的求學之路更加溫馨舒適。
乘坐這趟車外出求醫的人也很多,為了做好對求醫旅客的服務,列車上準備了小藥箱,備有速效救心丸、藿香正氣丸、風油精、創可貼等常用藥品和簡單的包扎用品,成立了“紅十字”救護小分隊,針對突發情況進行應急演練,努力為患病旅客提供最大限度的輔助醫療救助。
一副折疊擔架,一個裝有充電寶、膠帶、繩子、縫補針線等物品的“百寶箱”,可能大多時候用不上,可有了這些準備,卻能在關鍵時候派上大用場,解決旅客的燃眉之急。
這趟列車,沿途共經過13個區間乘降所和通勤職工乘車站,為了方便沿線通勤職工的生活,小到工區職工伙食點的肉、菜,大到沿線站區的辦公用品、施工材料,列車義務為工務、供電、車務段服務。車上還準備了象棋、軍旗、撲克等娛樂用品,讓通勤路不再寂寞,被通勤職工親切地稱為“溫馨驛站”。
暖心服務的背后,是乘務人員的辛苦付出。這趟綠皮火車是非空調車,車體陳舊,設備老化,夏季靠風扇散熱,冬天靠燒鍋爐取暖。如何在冬季保障車廂溫度是個大問題。取暖期一到,列車乘務人員事無巨細地做好準備,在車廂端門粘貼“請隨手關門”的溫馨提示,在列車廁所便器、洗手盆、地面排水孔放置防寒設施,在車廂門口踏板處配備防寒墊,在車窗縫隙處粘貼防寒膠帶,窗戶上粘貼塑料布……車外冰封大地,車內溫暖如春,是乘客們每年冬季的乘車印象。
對于更多的乘客來說,列車員一遍遍清掃衛生的忙碌、一趟趟運送開水的溫暖、一句句耐心和藹的叮嚀、一次次不厭其煩的細心服務,是每次乘車的親身感受,更是大家寧肯多花時間也愿意乘坐這趟“綠皮車”的初衷。
“嗚、嗚”的汽笛聲,車廂內熟悉的面孔、濃濃的鄉音、慢悠悠的節奏,窗外大山的悠遠和熟悉的鄉情,甚至車門口涌進來的煤煙味,都深深烙印在無法記清坐了多少次這趟車的旅客心中,成了此生揮灑不去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