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劉磊)4月9日,記者在牙克石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了解到,2020年,牙克石市克服諸多困難挑戰,穩住了經濟基本盤,經濟發展穩中向好。
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加快科技創新,國家高寒機動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獲國家認監會和合格評定認委會認證,高新技術產業占比提升1.4%,工業品耐冷檢驗檢測服務平臺“寒測通”上線,完成數據信息交換1282條;改革工作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公布“四辦”清單852項,辦結10萬余件;企業開辦和工程項目審批分別壓減至1和39個工作日;產業結構持續優化,農作物播種面積238萬畝,糧食產量達10.8億斤,馬鈴薯種植面積30萬畝,產量72.2萬噸;工信部無人農業作業試點啟動,與車聯簽訂了農業全過程無人作業試驗戰略協議。
協調發展補短板,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舉全市之力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壓實“四方”責任,落實“四早”措施和“四集中”要求,27天實現本土確診病例清零;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組織3135名黨員干部一線抗疫,8名醫護人員支援武漢,市人民醫院和疾控中心PCR實驗室建成投入使用;穩妥有序防風險,化解政府債務和清償民營中小企業賬款104%、100%,退出紅色預警地區。人防領域專項整治追繳人防費1587.8萬元。統籌城鎮建設與鄉村振興,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完成“三區三線”劃定及雙評價雙評估工作;中心城區修“面子”與治“里子”同步推進,投資4583萬元改造奮斗街、創業路等5條道路和19個小區37幢樓體“三網”及新老城區污水管網聯通、施劃16萬延長米標線。
筑牢綠色發展屏障,生態修復與治理取得實效。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縱深推進,淘汰13臺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各級河長巡河2075次,清理垃圾7941噸;8處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和綠化工程及五九等3處綠色礦山建設通過驗收,完成免渡河礦區周邊環境治理;國土綠化工作有序推進,清退已墾林地2萬畝,營造林16.2萬畝,義務植樹51萬株;綠色生產能力持續增強,綠色產業穩步前行,農藥減量4.2%,化肥使用量零增長;有機農牧業實現新突破,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達30萬畝,建成森林鵝、食用菌等4個綠色有機農畜林產品示范基地;膳食緣公司小麥、油菜等6個產品獲綠標;綠色生活方式深入踐行,低碳生活理念深入人心,節水、電及綠色出行等生活方式成為全民自覺。
開放發展拓空間,優化環境促開放。解決融資難題,首筆農商行與金楊油脂公司1000萬元貸款線上簽約;普祥擔保公司下調擔保費率0.2個百分點,發放擔保貸款13.2億元,再次入榜全國金融環境百強縣(市);區域合作促開放,與駐在林業、農墾、鐵路在產業發展、生態建設、防火防汛、疫情防控等方面形成了共駐共建、合作共贏的新格局;著眼全局促開放,拓展開放新渠道,首家跨境電商入駐電商產業園,孵化亞馬遜全球店58個。
共享發展惠民生,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中央專項巡視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完成,45戶96人建檔立卡貧困戶穩定增收,“兩不愁三保障”等政策落實到位;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用于民生資金32.3億元,占支出的83.3%,全市新增就業576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和用工備案率均達95%以上,城鎮居民養老保險人數達15萬人;民生實事落地見效,呼倫貝爾學院牙克石校區揭牌,市中心幼兒園擴建新增學位120個,對全市干部職工和社區干部實施體檢,慢性病家庭醫生重點人群簽約率達74%,烏蘭牧騎下鄉惠民演出55場,喜桂圖公園和78處三級黨群服務中心改建完成,國家級藤球訓練基地落戶牙克石市,設立全國智慧養老牙克石市呼叫指揮中心,養老床位新增204張,城市蔬菜基地達104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