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立鵬
庚子冬春跨年,一場突如其來、態勢兇猛的新冠肺炎疫情陰影籠罩全國。在林都牙克石,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默默無聞,奮斗在平凡的工作崗位,為抗擊疫情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些人中有處于彌留之際的老人、有正值花樣年華的青年、有血氣方剛的復員軍人、有帶領下崗工人謀發展的企業家…… 在阻擊疫情的背后,我們感受到了林都的溫暖。
最后一個心愿
2020年2月9日,牙克石市新工辦事處收到了一筆特殊的捐款,辦事處居民朱永池的兒媳楊春蘭把550元善款送到辦事處工作人員手中,并附言:“家父朱永池,于2月1日過世,危重時對疫情掛念之至,特捐贈550元,聊表心意,由長子朱純良代為完成。”這是一份凝聚著一位耄耋老人沉甸甸囑托的遺言,更是一位有著57年黨齡的老黨員在彌留之際為祖國母親貢獻的最后一份力量。
1月29日,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進入關鍵時刻,越桔小區兩個側門將被封閉。得知情況后,纏綿病榻多日,因為重病已不能說話的朱永池老人心底泛出一絲憂慮。老人畢生都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每一次社區義務活動都有老人的身影,每一次捐贈活動老人都會伸出援助之手,服侍老人多年的兒媳楊春蘭瞬間就明白了老人的心意。1月31日晚,已處于彌留之際的朱永池老人躺在孫子的懷里,一雙眼睛始終飽含淚水,為讓老人安心離去,兒媳楊春蘭向老人承諾,一定會把捐款送到辦事處。
2月1日凌晨,老人走完了他光明而坦蕩的84年人生歲月,安詳地閉上了雙眼。九個小時后,辦理完所有手續,老人的兒子朱純良響應政府關于疫情階段喪事從簡的號召,將老人送走。
朱永池老人,曾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三等功獎章”表彰,并多次榮獲“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法官”“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退休后,老人依舊耕耘不綴、發揮余熱,擔任新華社區居民調解員、法律宣講員、“五老”義務監督員,始終做基層黨組織聲音的宣傳者、維護法律公序良俗的捍衛者。
站在朱永池老人生前居住的房間,溫暖的陽光灑了進來,被褥整整齊齊疊放在小床上,一如老人走過的一生——坦蕩而光明。
帶著體溫的軍大衣
二月初,進入疫情防控關鍵階段,牙克石市黨政警民聯手,共同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一場持續十幾天的極寒天氣橫掃林都大地,給疫情防控工作帶來巨大壓力。但所有林都兒女沒有退縮,他們挑戰嚴寒、堅守崗位,為抗擊疫情貢獻者自己的一份力量。
26歲的勝利辦事處工作人員董玉偉承擔著牙克石市天順小區的值守工作。2月4日,牙克石市的最低溫度達到零下39攝氏度,董玉偉單薄的羽絨服已經難以抵御這刺骨的嚴寒,他想讓母親給他送一件御寒衣物,可疫情時期,軍用品店均已停業,他的母親遍尋身邊親友,因兒子身高近1米9,所以始終沒有找到孩子能穿的御寒衣物,她急中生智在微信群里向網友求助。
牙克石市石油公司職工林智在下班后看到了群里的求助信息。憨厚的林智說:“我下班后在群里看到了群友的求助,正好我有一件皮毛一體的軍大衣,穿著特別暖和,現在天氣這么冷,孩子又那么辛苦,可別凍感冒了,我就想著快些把大衣給孩子送過去!”
“不用你來取,告訴我孩子在哪兒,我給送過去!”不到20分鐘,林智就把還帶著體溫的軍大衣送到了董玉偉手中。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一次不約而至的寒潮、一個迫于無奈的求助信息、一件帶著溫度的軍大衣,讓兩個素不相識的人把手緊握在一起,讓守城的“戰士”不再寒冷。
無處不在的志愿者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林都全體市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傾情投入到這場疫情阻擊戰。在牙克石這個北疆小城也涌現出眾多愛心人士,他們紛紛伸出援手,助力疫情防控。2月8日下午,牙克石市冠道車友管澤強、胡佳彤代表冠道車友會34名愛心人士把車友們自發捐款購買的抗疫物資送到牙克石市永興辦事處永明社區工作人員手中。
從大年初六起,35歲的永明社區居民管澤強就在社區工作人員的號召下成為社區的志愿者,協助社區工作人員在轄區樓宇、居民小區等重點位置開展防控工作,為群眾提供體溫檢測、酒精消毒、防疫宣傳等志愿服務。
2月7日晚,管澤強在小區志愿者群里看到有志愿者發出需要消毒酒精的求助后,就在朋友圈里發出募集資金的消息,不到三個小時,就有34名車友伸出援手踴躍捐款3400元。8日上午,管澤強多方聯系,購買到眼下緊缺的75度醫用酒精。下午,他就和隊友胡佳彤把這凝結著愛心的20箱酒精、10箱牛奶、5箱湯圓、30包熱帖送到了永明社區工作人員手中。
“小驢代駕”在路上
“小驢代駕”公司的姜嘯、任宇遲、張躍鵬、王曉明、馬鷹積極響應團市委號召,用實際行動參與到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
為嚴控疫情蔓延,牙克石市在西高速出入口設立臨時疫情監控點,由于當前所有的出租車停止運營,檢測點上的衛生系統工作人員上下崗的交通就成了一道難題。“小驢代駕”公司的姜嘯看在眼里,他第一時間報名成為接送一線工作人員的志愿者。
積極陽光的姜嘯表示:“我是一名專業的司機,還有私家車,在疫情如此嚴峻的情況下,能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一線工作人員提供上下班接送服務,助力疫情防控,我感到非常榮幸!”
牙克石市結核病防治所所長李艷平負責在高速西出口為過往司機、乘客測量體溫。李艷平說:“從開始值守任務后,‘小驢代駕’就一直免費為我們提供服務。他們從來不記報酬、沒有怨言,每天都定時定點地來接我們,非常辛苦。”
姜嘯每天來回五次接送工作人員,由于工作人員居住地點較為分散,每一次接送時間平均在兩個小時左右,結束一次接送以后,姜嘯只能回到公司做短暫休息。
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小驢代駕”的四名隊友和姜嘯一樣,不顧個人安危為一線人員提供交通服務。他們24小時待命,隨叫隨到,不能準時吃飯、不能按時休息,但他們沒有任何怨言。幾十天的時間里,“小驢代駕”的快手賬號就吸引了曾接受他們服務的上千名一線疫情防控人員成為他們的鐵桿粉絲,而且這些醫護人員的留言也很是暖心。“你們是好樣的!”“感謝有你們!”……姜嘯說:“看到這些暖心的留言,我這一天所有的疲憊都煙消云散了,我認為自己做的是最有意義的事兒。”
筑牢抗疫“防火墻”
藍莓嘉園小區是牙克石市規模較大的小區,其中15號樓到18號樓是臨街而建,單元門沒有開在小區內。2月10日起,牙克石市實行宵禁制度,這幾棟樓房無法實現有效管控,永興辦事處決定建設網圍欄將這四棟樓圍住便于管理。時年60歲的李洪玉家住藍莓嘉園小區,疫情發生后,他主動承擔起小區的值守工作,看到社區需要建設網圍欄,他立即拿起電焊設備報名修建網圍欄。
14日下午,志愿者們開始了網圍欄的焊接工作。為早日完成任務,李洪玉和幾個助手每天天剛蒙蒙亮就開始工作,一直到晚上七八點鐘才收工,餓了就吃點兒方便面充饑,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18日晚六點左右,由于電壓不穩,導致李洪玉的眼睛三次被電焊弧光打傷,但他仍然強忍劇痛摸索著焊接圍欄,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終于完成了焊接任務。接近失明狀態的李洪玉在志愿者的攙扶下回家養傷。一周后,李洪玉的眼周雖以消腫,可是眼角膜依舊紅腫刺痛,但是他看到焊接好的圍欄欣慰地說:“看到小區實現全封閉,就是讓我最開心的事!”
3天時間,7名志愿者無私奉獻,加班加點修建起420多米長的網圍欄,為小區居民的身體健康增設了一道保護屏障。
老兵退伍不褪色
春節前夕,41歲的原武警大興安嶺森林支隊退伍軍人史樹海回老家青島市看望父母,因疫情被阻,于3月4日返回第二故鄉牙克石。3月20日結束隔離后,史樹海就和昔日戰友趙丹忙碌著采購防疫消殺用品和維生素、蛋白粉等營養品,準備慰問疫情期間奮戰在防控一線的工作人員。
1998年,史樹海參軍入伍來到林都牙克石成為一名森警戰士,和這里的山水、人民結下了深厚感情。2014年退伍后,史樹海和妻子賣掉老家青島的房子扎根在牙克石。疫情期間,牙克石市各項防控工作忙而不亂,一線人員顧全大局,冒著嚴寒不顧個人安危值守疫情防控一線,這一切被隔離在家的史樹海看在眼里。
史樹海說:“在居家隔離過程中,我看到了防疫一線工作人員的辛苦付出,作為一名退伍軍人,一名老黨員,我認為自己應該為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我就購買了一些消殺用品和營養品,我堅信只要大家團結在一起,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
3月31日上午,史樹海和趙丹把他們緊急購買的消殺用品和營養品送到了永興街道永明社區工作人員的手中,為工作人員送去了健康保障,送去了溫暖。
發達發,為抗疫賦能
發達發食品廠是牙克石市一家具有一定規模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疫情發生后,他們響應政府號召,推遲復工時間,但企業員工始終心系抗疫一線。疫情期間,餐飲和外賣均已停止營業,抗擊疫情一線的工作人員只能靠方便面、火腿腸充饑,看到這種情況,發達發食品廠做出重要決定——復工!把企業生產的首批產品全部捐贈給一線的工作人員。
牙克石市發達發食品廠廠長王發達說:“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疫情當前,為社會做點兒貢獻,是我們應該做的,也是我們必須做的。我們就想讓抗擊疫情一線的工作人員吃些有營養的食物,能夠健健康康地守護家鄉。”
為盡快給抗擊疫情一線的工作人員生產愛心香腸,企業決定于2月17日復工。自2月14日起,企業就開始緊鑼密鼓開展準備工作,最終選出20名符合復工條件的工人參與生產。2月15日,200多箱精選豬后鞧和優質牛肉開始低溫解凍;2月16日,工人對廠房設備進行消毒清洗;2月17日清晨,企業員工準時上崗投入生產;2月18日,結束生產,產品整裝待發;2月19日上午,三輛裝滿價值五萬元的牛肉腸和兒童腸的運輸車輛從食品廠準時發車,最終通過牙克石市疫情指揮部后勤保障組將這批暖心食品送到一線工作人員手中。
在這場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地、林、鐵、農共聯手,政、企、警、民齊上陣,涌現出無數令人淚目的人和事,他們用奉獻精神感召和激勵著所有林都兒女以必勝的信心和決心打贏了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