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康紅
他癡迷木板篆刻藝術,他心系奧運健兒,他用16年時間篆刻213塊中國奧運金牌得主美名,他就是綽爾森工公司退休職工韓向前。
癡迷書法藝術
今年62歲的韓向前從小就生活在書香氛圍中。他的祖父曾在私塾讀書12年,手不離筆、眼不離書。從小看祖父寫字,幫祖父磨墨是他少年時代深刻的記憶。可他那時貪玩,不曾動筆,真正癡迷書法藝術卻是在參加工作之后,可謂茅塞“晚”開。
上世紀70年代,林區職工群眾的文化生活單調匱乏。在林場工隊的工棚中,工友們休息時,除了喝酒、侃大山、玩撲克外,再也沒有什么其他娛樂項目。而剛剛參加工作對這些“娛樂項目”不感興趣的韓向前,總想干點什么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一天,百無聊賴的他忽然想到,父輩總希望自己上手寫寫毛筆字,這大把的時間不正是練習書法的好機會嗎?!
“三春花卉正芬芳,發作癡迷我也狂。”從小的耳濡目染,讓韓向前一拿起筆便欲罷不能。于是,在人聲嘈雜的工棚里,在家人喧鬧的大家庭中,在忙碌一天的木材運輸工作后,他都能靜下心來,獨處一隅,陶醉在自己的書法世界里。為了提高自己的書法水平,他不僅購買書籍,從理論上潛心琢磨,還抓住機會結識林區內外書法上有成就的前輩,虛心向他們請教學習,筆力漸豐。
1992年,一心只想“練一練打發時間”的韓向前,在朋友們的攛掇下參加了呼倫貝爾盟首屆“神馬杯”書畫大賽,沒想到竟獲得了優秀獎。這讓他受到了極大地鼓舞,增添了自信,更增添了創作激情。練筆、創作、書法成了他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創新木板篆刻
書法作品少不了篆刻印章的烘托和點綴。1993年,韓向前向新的藝術領域拓展,又開始嘗試金石篆刻的練習———在金石上雕刻自己的名字或警句。有了厚重的書法底蘊,加之反復地潛心揣摩和刀刻實踐,他的篆刻作品也很快受到人們的贊譽。
藝無止境,追求無限。獲得一定的藝術造詣后,韓向前開始琢磨藝術的創新。以往,文人的藝術篆刻作品都是篆刻在金石上,但金石面積較小,雕刻內容有限,且材料價格昂貴,韓向前總覺得“不過癮”。怎么用作品表達自己的胸臆,通過藝術的手法暢快淋漓地抒發內心的情感,達到“方寸之間、氣象萬千”的神韻呢?
上世紀90年代,綽爾的木材加工產業方興未艾。一天,韓向前來到同學承包的地板廠參觀。車間內,白樺木制作的地板塊堆積如山。在精選的地板塊前,韓向前眼前一亮。樺木質地堅硬,打磨后的木板板面光滑平整,這不就是篆刻的好材料嗎?!他跟同學說了自己的想法,立刻得到同學的支持,當即就給他挑選上一箱上好的地板塊。拿到地板塊的韓向前如獲至寶,鉆進自己的工作室潛心研究。
篆刻藝術不像書法藝術那樣可以在宣紙上直接書寫。而是要在材料上先寫反字,打底稿,然后雕刻,再經過拓印,呈現出正向的藝術字體。木板雕刻也與石刻不同,有時稍一用力,就容易起毛茬,如果出現劈茬影響了版面整體設計。所以,韓向前格外小心。他找來合適的鋼材,制作刀具,嘗試適合木刻的雕刻技藝。天資聰慧的他只經過兩塊板的實驗,就獲得了自己理想的效果。
2000年是牙克石市塔爾氣中學(原綽爾林業局中學)建校40周年。韓向前決定以唐詩一百首木板篆刻作品向母校獻禮。為此,他拒絕了所有的娛樂活動,一頭扎進木板雕刻創作中,拿起刻刀,潛心鉆研,工作中常常忘記吃飯、忘記睡覺。經過一年的潛心創作,他終于用秦篆陰刻的形式篆刻了唐詩七言絕句一百首木板篆刻作品,為母校獻上了一份厚禮。
也就是這份“厚禮”,填補了林區文藝乃至國內木板篆刻藝術的空白。2004年11月,“關注森林·綠我中華”全國書畫大賽在北京舉行。全國4000余幅作品中,有319幅作品入展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有來自海內外的60幅作品獲獎。韓向前創作的唐詩七言絕句木板篆刻作品被展放在醒目位置。這幅作品以古樸的刀法、圓潤的字體、蒼勁的神韻和精美的設計吸引了參觀者的目光。主辦方和參展觀眾對他的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原林業部副部長、中國林業書法家協會主席劉廣運特為他的作品提墨:“大興安嶺林業戰士韓向前鐵筆生花”。
在參加頒獎會前后,韓向前不失時機地主動與書法及篆刻高手討教切磋,傾聽大家的意見,請求名家指點。心里又涌現出新的創作欲望。
情系奧運健兒
2001年7月13日,是個令中華兒女倍感驕傲和自豪的日子。中國以高水平的申辦工作和泱泱大國的實力,贏得了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彪炳史冊的奧運榮耀,激勵著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支持奧運,展示中國”澎湃著每一位中華兒女的心。韓向前,萌生了創作奧運主題作品的想法。
這是一個大膽的設想,也是一個宏大的“工程”。那時候沒有網絡,手頭沒有可參考的資料。韓向前對選什么主題遲而未決。直到2005年,他在牙克石市新華書店看到了一本和奧運有關的書《中國奧運金牌得主》,讓他一下子找到了答案———雕刻歷屆在奧運會上獲得金牌的運動員(隊)名字!
選材、打磨、描字、雕刻……韓向前憑借著書中的資料,開始了創作。“許海峰———洛杉磯第二十三屆奧運會男子自選手槍金牌獲得者”“曾國強———洛杉磯第二十三屆奧運會52公斤級舉重金牌獲得者”“吳數德……”一個個奧運會金牌得主的姓名、舉辦地、屆次、運動項目躍然板上。從中國參加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獲得的第一塊金牌開始,一直到2004年雅典奧運會,共112個獲金項目,有的運動員一人在同一屆次奧運會上獲得兩塊金牌以上的,他雕刻在同一塊板上,總共雕刻了98塊木板篆刻作品。
木板篆刻不是一件容易事。看似簡單的工作,卻需要腦力、體力、眼力的完美結合。經過1年多的時光打磨,當一幅幅作品堆成一座小山,韓向前自己也嚇了一跳。
“這是相當不容易的,不下一番功夫還真是不行。”回憶自己當初的創作,韓向前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他說:“那時候自己年輕,能不歇氣地干。”
隨著奧運會的不斷舉辦,他的作品也在不斷地增加中。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2年倫敦奧運會、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又獲得了115塊金牌,加上冬奧會的10余塊金牌和北京奧運會福娃圖案,他的作品數量從98幅逐漸增添到213幅。每完成一幅作品,他都在每幅作品的后面記錄上創作日期,從2005年11月一直到2021年6月,從第1塊到第213塊,時間在延續、作品在增加,技藝也在不斷提升。
對于一幅完整的作品來說,雕刻完成了,篆刻作品只能說完成了一半。要想把這些作品表現出來,還需要下一道工序———篆刻拓印。家里地方小,雕刻不成問題,可拓印的時候,必須拉開架勢、鋪開陣勢。他找到朋友不用的舊辦公室,做為自己的工作室,陶醉其中,一呆就是幾個小時。為了實現自己想要的拓印效果,韓向前處處留心。別人淘汰不用的油印機、油墨都成了他的寶貝。為了呈現更好的效果,他購買長卷宣紙,為了呈現出更加古樸的特色,他在純黑的油墨中加調綠色。拓印的時候,每一個步驟都需要精心、精準。在刷墨時,要均勻涂壓,拓印時要對好位置,翻轉板材,雙手按壓用力均勻。要把這200多塊拓印完成,需要很多天的功夫。
在這套主題為“中國金牌得主”的木板篆刻作品中,每幅作品的上方,都刻著“中國印·舞動的北京”的北京奧運會會徽標識。“這枚印章最能表現中國文化。”韓向前說。
每幅作品的下方,是奧運五環標識。雖然從作品中不能表現奧運五環的顏色,但是細觀刀法,卻能分辨出代表五大洲的5個圓環相互環扣的層次和順序。在雕刻的每位金牌得主的表現形式上,運動員姓名字體突出、章法勻稱。篆體厚重古拙、簡淡清逸,自出新意、別有情趣。通體上下字法、章法、刀法主輔呼應,渾然天成。
今年8月8日,第32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在17天的爭奪中,中國體育代表團共獲得38枚金牌。首枚金牌得主楊倩,“一劍封喉”的孫一文,打破世界紀錄的全紅嬋……一個個奧運健兒表現出的敢打敢拼、為國爭光的中國力量、奧運精神令人熱淚盈眶,熱血沸騰。韓向前對全紅嬋印象尤其深刻:“小小的年紀就能為國爭光,了不起!”
在韓向前的油印工作室里,三大卷每卷20米長的木板篆刻作品和一排排的木板篆刻原板散發著濃濃的墨香。雖然體力不能與以往相比,眼神也不堪長時間工作,但他還是要把這屆奧運會金牌得主的木板篆刻作品盡快完成。
選料、打磨、描字、篆刻……他開始了新一輪的創作。“作為書法、篆刻愛好者,能夠參與到歌頌時代英雄的工作中,內心很自豪。”他說。
手捧這些凝聚著他智慧和汗水的作品,韓向前內心豐盈而滿足。他希望奧運冠軍越來越多,希望自己的作品越積越厚重。讓每個印卷更長、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