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延坊
今年以來,呼倫貝爾市第五人民醫院深入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于7月份啟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以醫院為主體,依托第三方服務平臺的互聯網信息技術和電話預約等方式,以“線上申請、線下服務”為主要模式,精準對接和滿足百姓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的護理需求,為出院患者、特殊人群患者和因患病行動不便的患者提供居家護理服務。
據了解,首批上線的“互聯網+護理服務”護理人員均擁有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是醫院的精英團隊,且通過了相關資質的培訓與考核。護理人員按照醫療規范上門服務,減輕了患者的負擔,服務了有需求的人群,既能減少家人奔波的辛苦,也能降低老人往返途中的安全隱患。據醫院護理部主任呂雅玲介紹,醫院“互聯網+護理服務”目前已經開展的服務有糖尿病足護理、壓瘡護理、鼻飼技術、咽拭子采集等32項護理服務項目。醫院還根據居家患者的病情配備了相關專業醫生隨時上門服務,后期還會根據護理服務運營情況和患者需求開展更多護理項目。
“互聯網+護理服務”開展至今,已經為多名不便來院做護理的病患送去了便利與健康,兜起居家患者幸福底線。
“楊奶奶您好啊,最近感覺怎么樣?”這一天,呂雅玲來到大楊樹某小區住戶91歲高齡的楊奶奶家中,熱情地同她打招呼。呂雅玲詳細了解了楊奶奶的血壓、體重等情況,并囑咐楊奶奶注意飲食。“對像我母親這樣高齡又不便前往醫院的老人,請護士上門進行專業護理服務,方便又放心。護理人員還仔細講解了怎樣護理老人,怎么觀察病情,出現意外情況怎么辦,真是太感謝了!”楊奶奶的家人激動地說。
今年7月的一天,一名陳姓老人的家人打來電話。她焦急地告訴護士:“出院時留置在老人身上的胃管被老人拔掉了,老人已經一天未進食,老人因多發腦梗、心梗已臥床數月……”考慮到老人家住在大楊樹鎮沒有電梯的老居民樓,到醫院插胃管是件非常困難的事,醫院就近派出分院護理團隊上門為老人提供護理服務,并為患者家屬講解居家護理知識,解決了他們的難題。
近日,一位腦梗患者因長期臥床加上家人護理不當,臀部出現了雞蛋大的壓瘡,雖然患者家屬加強了護理,但壓瘡不但沒有長好,反而有擴大的趨勢。老人的女兒通過手機“下單”預約了居家護理服務,醫院便定期上門為他換藥、處理傷口。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他的壓瘡痊愈了。家屬感慨道:“得知有居家護理服務,沒想到這么方便,在家里就能接受治療,不僅老人少受罪,家人壓力也減少很多。”
自2021年4月起至10月中旬,醫院接受電話預約37例,APP網上預約85例,共開展122次居家護理服務。通過這122例的居家護理工作,為臥床的、生活不便的老人提供了方便的條件。“互聯網+護理服務”項目的落地實施,延伸了護理服務的觸角,解決了群眾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