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
林海日報官方微信
#
林海日報官方微博

字號

A- 小

14

A+ 大

有一種浪漫是與你同名同抗疫

王琦
2021-12-17
2815
      她,叫王曉朋,49歲,是庫都爾鎮庫興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
      他,叫王曉鵬,47歲,是庫都爾森工公司綜合服務部的一名職工。
      雖然一個來自地方,一個來自林業,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共產黨員,肩負一份共同的使命——疫情防控。更為巧合的是,他們是一對夫妻。
      他們用責任與擔當,踐行著“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的錚錚誓言;用奉獻與無畏,詮釋了“舍小家為大家”的民奉獻情懷;用愛心與真情,演繹了“疫情不退我不退”的別樣浪漫。
      有一種守護,叫義無反顧的“雙向奔赴”
      筆者在采訪中發現,這對夫妻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熱心腸”。
      每天早上7點半,他們出門的第一件事,就是開著車在鎮里不停輾轉,為滿洲里、扎賚諾爾等中高風險地區返回的居家隔離住戶采購生活物資,一會兒去供水點打水,一會兒到糧店、商店買大米、雞蛋、水果、青菜。“這些吃的喝的都得提前買好了,等到我們8點入戶時,再挨家送過去。”
      在庫都爾中心衛生院換好防護服后,“全副武裝”的王曉朋和醫務人員、社區工作人員開始入戶,她們在樓道里一次次地爬上爬下,為20多戶居民開展核酸檢測、垃圾回收、體溫檢測、物資配送“一條龍”服務。
      “身體狀況怎么樣?”“家里吃的夠不夠?”“有沒有生活垃圾需要處理?”每到一戶,王曉朋都不厭其煩地詢問著,有時也和住戶說幾句玩笑話,放松他們的心情。可當聽到有的住戶說:“差不多就行了”,她立刻又變得嚴肅起來:“那不行,必須丁是丁,卯是卯。”
      入戶結束后,她又匆匆趕往社區的核酸檢測點和火車站,幫忙維持秩序、排查登記,耐心解答居民群眾的問題……
      說起加入志愿者的初衷,王曉鵬也是在妻子的鼓勵和感染下,選擇和她“雙向奔赴”。
      “聽她說政府那邊車輛人員比較緊張,急需一名志愿者運送核酸檢測樣本,正好自己家也有車,所以我就跟部門領導請示,想利用閑班的時間幫一下忙,領導也是鼎力支持。”光榮地成為一名志愿者后,王曉鵬也變得和妻子一樣忙碌起來,堅守在各自的“戰場”上。
      “我和丈夫像接力一樣,無縫銜接,我這邊核酸檢測全部結束了,他就得開車拉著醫務人員將核酸檢測樣本送到牙克石市各監測點兒。”王曉朋說,現在公路管控非常嚴格,能夠往返庫都爾、牙克石的車輛很少。如果有人需要捎點東西,丈夫也會義務幫個忙。
      在這個特殊時期,妻子眼中的王曉鵬就像“擺渡人”,常常是一天10多個小時都在路上,始終緊握著手中的“方向盤”,滿載著責任、溫情與希望。
      而在王曉鵬眼里,妻子就像“百變鐵娘子”,一會兒變身為宣傳員、防控員,一會兒又變身為代購員、統計員,哪里有需要,她就去哪里。
      有一種默契,叫“復制粘貼”般的“神同步”
      王曉鵬的工作性質是上一天休兩天,他說自己是一個閑不住的人,就得找點事干。
      每天至少跑300多公里路,電話多得數不過來,還要處理各種瑣碎事,這些都是王曉鵬的日常寫照。而在這背后,他也付出了許多人看不到的艱辛和勇毅。
      12月13日,是王曉鵬第12次執行運送核酸采集樣本任務。
      庫都爾鎮距離牙克石市140多公里,因為公路路況較差、顛簸不平,上午11點出發,下午2點才能抵達市里。為了節省時間,3個多小時的路途中,王曉鵬滴水不沾,盡量不上廁所。
      “總是想吃的時候又忙上了,忙乎過勁了又不餓了。”有時,吃飯也吃不消停,陸陸續續有人找他捎東西、取東西。如果困了,他就在車里瞇一會兒,或下車抽根煙,涼快涼快精神一下。
      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一份苦差事,就是去遭罪了。王曉鵬卻說:“自己選擇的差事,不能半途而廢,必須有始有終。”他還打趣道:“自打當了志愿者,睡眠都好了,回家倒頭就睡。”
      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每天都在擔心和忙碌中,等待丈夫平安歸來。“他開車的時候不敢給他打電話,怕不安全。最晚的一次,他晚上9點才到家,有的時候處理不完事情還要在牙克石住一宿,第二天早上5點就要往回返,回來再去送樣本,一天得來回跑3趟。”
      “疫情讓人們的生活節奏慢了下來,但我們‘快一點’,就能讓這個地區多一份平安,多一重保障。”因此,夫妻倆每一天都在和時間賽跑,也產生了許多默契:
      手機24小時開機,時刻不離手、不離身,電話成了防疫服務熱線;
      每天要接聽和回撥上百個電話,接一個電話的時候就有好幾個未接來電;
      給彼此打電話經常打不通,老是占線,如果沒有緊急事,都是攢著見面再說;
      就算渴了也想不起來喝水,吃飯的時候也在處理事務;
      因為說的話太多,聲音都是嘶啞的;
      ……
      只因他們內心都有一個共同的信念:在這個特殊時期,有些事情,總是要有人去做。短暫的分別,是為了今后更好的團聚!
      有一種浪漫,叫與你同名同甘苦
      “我以前寫名字的時候,總被人誤叫成‘王曉明’,然后我就把‘朋’寫成了‘鵬’,再也沒有人叫錯了。”王曉鵬解釋道。
      王曉朋回憶說,她最早和丈夫是在同一個單位工作,因為同名,才有了一種“特殊的緣分”走到一起。
      但有時也給他們帶來了甜蜜的“煩惱”,為了便于區分彼此,“男鵬”“女朋”的稱呼就延續至今。結婚24年,他們一直是大家眼中的“模范夫妻”。
      2000年,庫都爾鎮政府招錄社區干部,王曉朋順利考入,一干就是21年。
      由于社區工作的特殊性,加班加點是常態。“去年疫情的時候,我經常從早上6點忙到晚上11點多。那個時候我家先生不僅承包了所有家務,還要照顧兩個年邁的老人,但他一句怨言也沒說,特別支持我的工作。今年他還親自上陣了,這樣的共同經歷我們還是第一次,感覺也挺浪漫的。”王曉朋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我挺喜歡和群眾打交道的,相處時間久了,還能成為朋友。”讓王曉朋感動的是,前幾天晚上在單位加班,一位解除隔離的群眾特意買了糕點給他們送過來。“能收到老百姓的這份心意,多苦多累都是值得的!”
      “服務群眾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這是王曉朋身為社區工作者的職責。
      “要做到隨時可派遣,一個電話必須到位。”這是王曉鵬身為志愿者的態度。
      群眾的一聲感謝、一個關懷的眼神、一份善意的理解,便是他們最甘甜的時刻。夫妻二人也經常互相打氣:“只有把‘大家’守護好了,我們的‘小家’才會平安幸福。”
      俗話說“夫妻同心,其利斷金”。他們共同把恩愛“秀”在了基層抗擊疫情的第一線,也成了庫都爾地企攜手抗疫的一個縮影、一段佳話。他們既是相濡以沫的伴侶,又是相互支持的戰友,更是一對“最美逆行CP”,這大概就是愛與責任最好的模樣……
分享至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頭條
打開頭條,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