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康紅
晚上6點半,吃過晚飯的賈會迅照例來到單位,給白天沒有結束的工作收尾,籌劃股室下一步工作。他面前的辦公桌和身后的小柜上滿是需要復核的材料和檔案。“白天來往人多,晚上靜下來能好好捋捋思路,效率高。”賈會迅說。
今年46歲的賈會迅是綽爾森工公司森林資源管理處森林調查規劃設計股股長。1997年賈會迅從海拉爾煤炭工業學校計算機專業畢業,分配到綽爾森工公司森林資源管理處后,從一名微機員到森林調查技術員再到森林調查規劃設計股股長,工作20多年間,他深學悟透森林資源管理政策,精學善用業務知識,立足崗位奉獻擔當,在森林資源管理工作中深耕細作,成為森林資源管理戰線在行、懂行、內行的技術骨干。
用規程指導實踐,他是認真仔細的把關人
“這樣就烘干了,應該行了!”“這樣不行,必須按規范的操作流程,還得稱量,看兩次稱量質量之差是否在規定范圍!兩次不行,三次,三次不行,就四次!”這是實驗室里,一名職工和賈會迅的對話。
2021年8月,森工集團啟動森林火災風險普查工作,這項工作如何做?怎樣才能做好?對林區人來說都是第一次。雖然森工集團舉辦了培訓班,但要把規程落到實際工作中,還需要在實踐中嘗試,把握好普查對象和內容、技術路線與方法、空間數據要求等等。賈會迅主要負責實驗室工作,對外業調查樣地中采集的灌木、草本、枯落物、腐殖質、枯倒木樣品進行烘干處理。對規程理解不透的同事,賈會迅耐心解釋,嚴格要求大家。
擺弄慣了木頭的人,現在要和枯落物、腐殖質等易燃物打交道,開始的時候大家都不習慣。為了完成好這項任務,賈會迅在操作程序上出主意想辦法。他告訴大家別怕麻煩,每次進入烘干箱時,要標記好數據,把記錄標簽粘貼在盤子里,避免標簽干燥后掉落。每次入箱數量控制在16盤,進出烘箱要一一對應保證樣品不缺失、數據不出錯。在他的倡導下,大家從一開始的手忙腳亂,到健全實驗室管理制度、烘干規范化操作,逐漸把工作捋順。“無論你抽檢哪件樣品,我們都不怕檢、不怕驗!”在所有工作收尾后,賈會迅自信滿滿地說。這項工作最終獲得了上級部門的認可和好評。賈會迅和同事們實現了“一定要把這件利國利民的事情辦好”的心愿。
數據過手不出錯,嚴謹認真把關人。熟悉賈會迅的人都知道,無論是在去年開展的森林火災火險普查等特殊工作中還是常規開展的森林撫育、補植補造、人工促進天然林更新等調查設計工作中,這些年來,賈會迅對各類調查文件嚴格把關,過手的每一份調查設計書、作業書,他都按照相關要求逐一復核,一個個小班、一份份文件檢索、核對,確認無誤、合規后再呈交上級領導和相關部門,確保數據可靠、準確。這些年,經他手復核的材料,幾乎無一差錯,贏得了領導和同事們的信賴。
用科技推動發展,他是操作運用的帶頭人
從外業GPS的運用,到內業Ar cGi s地理信息系統和內蒙古大興安嶺經營作業設計系統的使用,對林業森調人來說都是較大的技術挑戰,經歷了這些技術變革的賈會迅不僅是科技運用的使用者更是推動者。
“GPS的應用推行起來難度最大,當時真怕半途而廢。”說起當年使用GPS的情況,賈會迅仍印象深刻。
早期從事森林調查都使用羅盤、測繩和標桿。羅盤定向、測繩測距、標桿看點,需要人員多,消耗體力大,測量準確性不高。上山調查,背著這些器具還消耗體力。
2010年,森工集團開始在林區森林調查中推廣手持GPS應用。賈會迅認真研讀說明書,一頁一頁看,一項一項練。在單位舉辦的培訓班上授課,去實地指導操作應用。當時,林區人對智能設備還非常陌生。讓大家用這個“高科技”,很多人一時摸不著頭腦。不會輸入數據,不會找點定坐標,對操作產生厭煩情緒,還有的職工懷疑電子產品的可靠性,抵觸情緒非常大,常常抱怨。為讓這個新技術推廣開來,賈會迅手把手地教大家使用方法,哪個小隊在現地弄不明白,他就去現地教,一個一個小隊來回跑。他耐心細致、不厭其煩地給大家講解,幫助大家漸漸掌握了操作技術。
有了這次“智能化”的應用,在隨后的辦公軟件更新上大家都有了積極認識。但是,新的問題又來了。
2012年,森林資源調查辦公軟件開始使用Ar cGi s地理信息系統。這個系統,可以徹底改變森林調查內業手工繪制圖紙、記錄數據等原始方法。當時,網上查不到這方面的相關資料,每個單位對模板的要求不一樣。在林區參加完培訓班后,賈會迅先學先用,又結合公司實際,自己研究制作了繪圖模板。
剛開始應用Ar cGi s制圖時,別說操作電腦,很多人甚至連電腦都沒摸過,更沒有上機打過字。為了讓大家熟悉操作系統,順利繪制電子平面圖、錄材料,單位利用當地學校的電腦室辦培訓班,賈會迅從打字、識圖、錄入數據,手把手地教大家。單位職工“老齡化”問題比較嚴重,有的職工頭一天教會了,第二天又忘了,有的職工用了一次,第二次遇到同樣的問題又不知怎么弄了。賈會迅又開始從頭耐心細致地講。說起這段經歷,大家都說:“虧了賈會迅有個好脾氣,不然可真能把人‘愁死’。”
只有賈會迅知道,這“好脾氣”可不是天生的,是一點一點“磨”出來的。“你要是著急,他們就更急了。要讓大家學扎實、記扎實,就得一步一步慢慢熟練。”賈會迅說。
用責任挑起重擔,他是不著家的“單位”人
“你快‘賣’給單位了!”賈會迅的妻子跟他開玩笑說。
森調工作需要內外業工作的配合協作。外業小隊出去一天,往往不黑天不收工。等他們回到單位時經常是下班的時間了。為了不耽誤第二天出外業,內業員要連夜把作業小班區劃圖、小班標牌等做好,好配合外業員第二天的工作。過去,公司每年需要交出森林資源調查設計數百份,微機室人手少,賈會迅就自己到單位加班打印、整理。遇到年終進行資源統計分析時,他更是沒黑沒白地“連軸轉”。
這些年,經過堅持不懈的專研,賈會迅成為專業性的“行家里手”。不僅自己股室的工作需要他全盤把握,其他股室缺人手,他也第一個去幫忙。每每工作中遇到了難點,只要找到他,總能找到解決的辦法。有時,公司其他工作需要資源部門協助的,領導們首先想到的也是他。同事們笑稱他是“丟不了”的人。
雖然每天的工作排得滿滿的,常常幾項工作同時擺在案頭,但面對領導的信任和同事們的期待,賈會迅再忙也毫無怨言,一心撲在工作上。
賈會迅工作起來就忘了時間,妻子早就對他的加班加點習以為常,默默承擔起家中所有事物。2020年,賈會迅被確診為頸椎病。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給他買來一臺頸椎按摩椅。頸椎、腰部不舒服的時候,賈會迅就按摩一下,然后繼續工作。
事業需要奉獻精神,群眾需要榜樣引領。賈會迅不僅在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其他臟活累活他也搶著干。同時,作為支部的黨小組長,他還認真組織開展黨內各項活動,處處起模范帶頭作用。賈會迅表示,他將把“奉獻”作為自己的價值追求,在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上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