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云
滴答!隨著信息鈴聲響起,我的手機微信里多了一幅防火漫畫。畫的內容是一根燃燒的蠟燭倒在桌子上流著燭淚,床上一個女人正在蒙頭大睡,旁邊站著一個女孩,儼然消防形象大使,正用手指著一個紅“X”,連著的箭頭指向一句話,“消防安全莫大意,日常預防最實在。點燃的蠟燭有人看,睡覺記得要吹滅。”
看著這幅畫,我忍不住笑了。又到林區春季防火期了,這是身在外地的女兒送給我的一份“特殊禮物”。
我怕黑,一個人在家時晚上總愛開著燈睡覺。有一次突然停電了,我便點著蠟燭看書,一直不敢入睡。后來想到一個辦法,把蠟燭立在盤子里,心想就算自己不小心睡著了,蠟燭燃盡了也會自己滅掉吧!后來蠟燭竟然倒在了桌子上,所幸只是一個蠟燭頭,只把桌子烤黑了一大片。事后想想真的挺后怕的,要是蠟燭倒在了書上,后果將不堪設想。
女兒小時候,班級里開展過消防安全教育課,每次學習消防知識時她都聽得極其認真,回到家,就會把學到的知識一字不落地講給我聽。每次講完后,還不忘問一句“記住了沒?”看見我明確地表示記住了,她才像個小大人似的點點頭說:“哎,這就對了!”有時我會故意逗她說:“年齡大了,記不住啦!”她就伸出一根手指點點我的腦門說:“那怎么行,必須得記?。?rdquo;女兒還時不時地出題考我防火知識,并經常纏著我一起玩“比比誰說的消防詞語多”“消防知識諺語接龍”等游戲。有一次,我用蒸鍋熱飯,往鍋里添了一點水,就去弄材料了,直到一股刺鼻的燒焦味兒從廚房傳來,我才驚覺鍋燒煳了。這件事對女兒的觸動非常大,后來我每次用蒸鍋做飯,她都不忘給我提個醒兒,讓多加水。
女兒從小喜歡畫畫,心血來潮時就會順手涂鴉畫上幾幅,于是家中不同位置經常會有她張貼的畫作。到外地上高中后,每次開學前,她就用畫把想對我說的話變成溫馨的“小貼士”:不要給家里的電器太多工作壓力;用燃氣的時候不要在廚房接打電話;炒菜時鍋里的油著火要蓋上鍋蓋滅火;聞著屋里有煤氣味時,要先打開窗戶通風,絕對不能開燈和點火……我每天都在這樣的“小貼士”中有意無意地接受著熏陶,心里既覺溫暖又感欣慰。上大學后隨著學識的增加,女兒已經將畫作變成了電子版作品。“老媽同志,今天有沒有忘記關煤氣?”“手機充電器是不是又忘了拔?” “睡覺前關電褥子了嗎?”我總會時不時地在微信上收到女兒的特殊問候。
“火災發生都是由于麻痹大意造成的,所以一定要注意安全用火用電。”正是因為女兒將防火意識牢記心中,才為我們這個家帶來了長久的平安,不僅讓我能安心工作,也對在異地獨自謀生的她更加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