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乾龍
四月的一天,天氣晴朗,微風徐徐,烏爾旗漢鎮居民張大媽吃過早飯,便來到北斗山景區散步。
望著公路兩側獵獵飄動的防火警示旗,張大媽似有所悟,轉身飛快地向家里走去。
回到家,張大媽脫去外套,招呼到:“老頭子,快過來,跟你商量個事。”
“啥事呀?直接說唄,還弄得怪嚴肅的。” 張大爺走進客廳,奇怪地問。
“老頭子,我剛才出去遛彎,看到入山的公路兩旁都插上防火警示旗了。”
“現在都四月份了,可不是進入春季防火期了嘛!有什么大驚小怪的?”
“老頭子,護林防火、人人有責,咱們雖然退休了也應該行動起來。咱們小區院子里都是草坪,我在樓下遛彎時好幾次都看到有人抽完煙隨手就把煙頭扔到地上,現在這天一天比一天熱,而且比較干燥,如果煙頭被扔到草坪里,哪怕一點兒火星都可能引起火災。”
“聽你這么一說事情還真挺嚴重的,咱們小區就在山根底下,一旦著起火來山上的林子可就遭殃了,那還是三十年前咱們一株株費勁栽起來的呢!”
“可不咋地,老頭子,我看干脆這樣吧,從明天起,咱倆輪流在院里轉悠,看到地上的煙頭就撿起來放到垃圾袋里,看到吸煙的人就勸他們把煙熄滅。”
“這個主意好倒是好,可小區這么多居民,光靠咱倆撿煙頭做宣傳也不是辦法呀!”
老兩口正議論著,在醫院工作的兒子下夜班回來聽到他們的對話,推開門走進來說:“爸,媽,你們不用發愁,咱們小區不是有個微信群嗎?我給社區主任打個電話跟她說一聲,請她在群里發個通知,提醒居民要自覺遵守森林防火規定,做到出門不帶火,在外不吸煙。你們撿煙頭治標不治本,讓大家人人遵章守紀,管控住火源才是關鍵。”
“哎呀,還是我兒子聰明,你說的有道理,就這么辦了。”
當天晚上,社區主任在小區微信群里接連發布了三條防火宣傳信息,要求居民認真遵守森林防火制度,不得在戶外吸煙,群內居民皆點贊回復。
第二天一早,張大媽便和老伴拎著垃圾袋在小區院里轉悠起來,他們不時彎腰撿起地上的煙頭,并一臉嚴肅地告訴路過的居民:“現在進入春防期了,在外千萬不要吸煙。”漸漸的,小區里跟他們一起撿煙頭的人越來越多,在外吸煙、亂扔煙頭的現象也很快便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