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
林海日報官方微信
#
林海日報官方微博

字號

A- 小

14

A+ 大

劉英爽:從農村孩子到青年“焊匠”的逆襲之路

凌鶴聞
2023-04-24
6625
O陳曉琳
        在內蒙古自治區總工會近期公布的全區“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的名單里,呼倫貝爾技師學院焊接教師、技師劉英爽榜上有名。
        他,看似很普通。15歲到呼倫貝爾技師學院學習焊接專業,8年如一日手持焊槍,在焊花飛舞間淬煉匠心;
        他,其實不簡單。參加各類焊接技能大賽10余場,斬獲自治區、全國和國際獎項20多個,以反哺之心為祖國爭光、為家鄉添彩;
        他,更加不平凡。立志做一名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焊匠”,2020年通過高技能人才引進政策回到母校任教,通過“傳幫帶”弘揚工匠精神。
        近日,記者來到呼倫貝爾技師學院的焊接車間,近距離了解這位90后“焊匠”的“逆襲之路。
       他追逐光、靠近光,鍛造一身精湛的焊接技藝
       弧光閃爍、焊花飛濺,伴著“呲呲”聲響,一道細密整齊的魚鱗紋焊縫在劉英爽的“巧手”下完美成型。
       說到選擇焊接專業的初衷,劉英爽直言:“就是想早點就業掙錢,為家里減輕負擔。”
       因為劉英爽是一個農村孩子,家住呼倫貝爾市阿榮旗得力其爾鄂溫克族鄉馬河村。那是一個偏僻的村莊,父母都是農民,父母體弱多病,從小家境貧寒,家里唯一的經濟來源就是種地。懂事的劉英爽經常幫助父親翻地、種田、秋收。孝敬父母、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就像一粒種子,從小就播種在劉英爽的心田。
      2015年,中考失利后,劉英爽一度陷入了迷茫。當他看到呼倫貝爾技師學院的招生簡章時,不禁萌生出一絲希望,學習技術是他當下能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在一位學焊接親屬的介紹下,劉英爽選擇了焊接專業。
      入學后,劉英爽發現焊接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可條件越艱苦,技術越復雜,劉英爽就越努力。
      理論課程結束后,他一有時間就往車間跑,在一旁觀看師兄們實操訓練。入學后的第二年,好學上進的劉英爽被老師發現,便讓他加入了技能大賽的備賽團隊。
      回想起備賽期間的“魔鬼式”訓練,劉英爽歷歷在目、感慨萬千。
    “每天晚上在胳膊上吊秤砣,用手托磚頭,手腕累得酸疼,只能咬牙堅持著,直到手持兩三斤重的焊槍紋絲不動。平時做事也盡量蹲著,直到蹲著焊接四五個小時不在話下。很長一段時間里,膝蓋上的血泡一直沒有好過,手上也結了一層厚厚的繭子……”
      備賽期間,他毅然放棄了周末和寒暑假的休息時間,每天早起晚睡,保持長達12個小時的高強度訓練。
      狹小悶熱的操作臺就是劉英爽的“練武之地”,平焊、橫焊、立焊,每個動作都要練到極致;傳統焊、氬弧焊、氣保焊,每種技術都要熟練掌握。
      刺鼻的煙霧,厚重的工服,封閉的焊帽……日復一日地煙熏火燎,不僅在他身上留下了一個個燙傷的“勛章”,更錘煉出了他鋼鐵般的意志,打下了扎實的基本功。
      老師肖強在呼倫貝爾技師學院帶出了10余屆焊接專業的學生。談到他教出的弟子時,肖強十分欣慰:“劉英爽雖然不是最聰明的,但絕對是最吃苦耐勞的那一個。”
      鐵水的溫度,在1100至2300攝氏度之間;電弧的溫度,在6000至8000攝氏度之間。強烈的高溫之下,劉英爽將焊接從普通的技術逐漸升華為精湛的技能;閃耀的焊花之間,映照出劉英爽對焊接的熱愛與赤忱;那一摞厚厚的榮譽證書,更是見證了劉英爽的每一個“高光”時刻。
      他成為光、散發光,用初心堅守“焊”衛工匠夢想
      僅有23歲的劉英爽,比同齡人顯得更加成熟穩重。每次談起焊接時,他的目光總是堅定而有神。
    “焊接的主要作用是連接各個零部件,看起來是粗活累活,其實是非常細致的活,需要眼明、心靜、手把穩。”平日里,劉英爽要挑戰每一種材質和工藝的焊接,從鐵到鋼,從銅到鋁合金,從易拉罐到不銹鋼。他說,只要一拿起焊槍、面對焊件,就必須對每一條焊縫認真負責。哪怕焊花把衣服燙得冒煙,也絕不中途停弧,直到焊完為止。
      2018年,劉英爽以技能測試第一名的成績獲得了到大慶油田工程建設培訓中心深造的機會,并在深造期間參加了第三屆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比賽中,劉英爽沉著應戰、全力以赴,歷時4天、總時長18個小時,最終從30名焊接高手中脫穎而出,斬獲焊接賽項的季軍,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工匠”的智慧與匠心,這也是本次競賽中中國代表隊焊接項目獲得的唯一一塊獎牌。當劉英爽身披五星紅旗登上領獎臺時,他瞬間熱淚盈眶,曾經吃過的苦、流過的汗,在那一刻全都值了!
      也是從那時起,劉英爽真正領悟到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含義。從最初學手藝掙錢的樸素想法,升華到了一種人生的理想信念:“只有把一點一滴的汗水積累起來,才能焊出精彩的技能人生。”
      劉英爽坦言,每一次比賽都會有些許遺憾,他都會總結其中的失誤點,及時練習改正。為了迎戰2020年的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劉英爽開始了為期三個月的封閉式訓練。
      白天練技術,晚上學理論,有時候因為一個小細節,他常常和教練爭得“面紅耳赤”。即使在飯桌上,聊的話題也是焊接。他拿筷子當焊條,拿飯碗當焊口,比劃著怎么運弧、收弧、調整焊條的角度,連飯都忘了吃。經歷了一百多個日夜的機械重復訓練,強化了劉英爽的“肌肉記憶”,讓他將焊接動作牢牢刻在了腦子里,成功攻克了自身的不足。
      回到母校任教后,劉英爽將自己的所知所學傾囊相授。在教學過程中,他反復操作示范,手把手校正,通過一看、二摸、三聽,就能快速判斷學生的焊接是否合格。
    “每當和學生在一起的時候,就仿佛看到了當年的自己。”他希望更多青年人成為高技能人才,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為中國制造、中國創造貢獻力量。
      采訪結束前,劉英爽帶記者參觀了學院的焊接作品展示臺,上面擺放著各種精致的焊接作品,他自豪地向記者一一介紹。正是學院培養的一代代焊接人,秉承著“厚德精技 守正出新”的校訓,用巧手妙思為冰冷的鋼鐵注入了新的靈魂。
      從焊工成長為焊匠,是一種歷練、一種進取,更是不忘初心的追逐。劉英爽始終保持著勤學苦練的勁頭,用時間淬煉本領,用汗水澆灌理想。去年,劉英爽參加了內蒙古自治區首屆職業技能競賽,在焊接項目中勇奪金牌,又一次為母校增光添彩。今年,他還將以全區“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的身份參加巡回宣講,并代表內蒙古自治區迎戰第二屆全國職業技能競賽。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行而不輟,未來可期。劉英爽的勵志故事和強“焊”人生仍在不斷續寫……
分享至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頭條
打開頭條,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