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區全力推進“十個全覆蓋”系列報道之五
5月18日,天氣悶熱,中午12時,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綽源林業局蘇格河林場廢棄的原蘇格河小學教學樓內,支援“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的隊員們正躺在由板方和木板搭建起的通鋪上午休,“教室”容納了近20人……林區“十個全覆蓋”工程正值攻堅期,為了搶抓工程進度,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隊員們已經集中食宿70余天了。
自實施“十個全覆蓋”工程以來,森工集團(林管局)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在林區2016年度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圓滿完成“十個全覆蓋”攻堅任務的關鍵在于各級班子的戰斗力、執行力,關鍵在于各級黨員領導干部的能力素質,林區上下要全力實施“十個全覆蓋”惠民工程,要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全力把這場攻堅戰打出氣勢、打出水平。
林區廣大黨員干部積極響應,入戶宣傳、拆危房、釘圍欄、清理垃圾、新建住宅……用黨群一家親的“魚水”情懷鑄就了段段佳話,以實干攻堅、揮汗如雨、無私奉獻的精神書寫了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
作風在實處 擔當在難處
黨員呂朝坤是綽源林業局物資供應處的材料員,去年9月,他被林業局抽調到蘇格河林場擔任”十個全覆蓋”工程材料的管理工作。記者初見呂朝坤時,正值全員午休,他在林場“十個全覆蓋”指揮部的辦公室的椅子上睡著了。
“怎么不去床上休息啊,在椅子上睡覺容易感冒啊。”記者小聲詢問著。
呂朝坤扭過頭,一邊看著表,一邊微笑著說道:“沒事兒,工程用料的貨車馬上就到了,我得去接貨,在椅子上打個盹就夠了。蘇格河‘十個全覆蓋’建設工程量大,各樣工具、各類五金材料、各種規格木料等建筑材料需求多,運料貨車不定時的送貨到林場,我和材料供應組的同事們要第一時間到現場接貨并做好記錄、清點、分類工作,沒有午休是常有的事兒。”
一個厚厚、破了角的藍色本夾子引起了記者注意,打開一看,里面夾的是綽源林業局局址、各林場、各單位“十個全覆蓋”工程材料入庫、出庫明細表,由于經常地翻閱和記錄,本子泛黃且卷起了層層“飛邊”。
隨著呂朝坤來材料庫,記者看到材料庫內外,300余種、近千件大大小小的工程用料和工具分區域羅列著。呂朝坤介紹,板方、機具等“大物件”便于清點,最麻煩的莫過于鉚釘、鎖扣等小件,由于材料較多且雜,有時看不清或壓在貨架底下,他就跪在地上反復核實,次數多了牛仔褲的膝蓋處都磨亮、磨損了。
呂朝坤說,蓋倉房分發鐵皮時,恰逢林區開春時節,春風冷冽,冰雪還未徹底消融,一摞摞鐵皮,戴手套數不清張數,長時間蹲著數腰又承受不住。于是,他就躺在地上身體挨著鐵皮摞查數,有時冷的實在堅持不住了,就起身活動一下繼續數,鋒利的鐵皮將他的手劃出了一道道傷口,手上貼的滿是創可貼。
有人勸說呂朝坤:“差不多就行了,何必那么認真。” 呂朝坤卻堅定地說:“‘十個全覆蓋’是共產黨惠及咱老百姓的好事,一絲一毫都容不得馬虎,我們每天記錄在本上的耗材量,都會定期輸入林業局統一的微機里進行分類造冊,哪怕是一個釘子都要確保用在工程建設上。”
“嘀嘀嘀……”場部院內響起了貨車鳴笛聲,呂朝坤急忙向貨車跑去……
看著呂朝坤逐漸遠去的背影,記者不禁感嘆,立足崗位、甘于吃苦、不畏困難、積極肯干,這不正是積極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爭當表率的共產黨員真實寫照嗎!
不用刻意尋找,無需濃墨渲染,積極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的共產黨員隨處可見。烏爾旗漢林業局職工陳桂華、劉長杰夫婦從未因照顧家中臥病在床的弟弟和父親,請假缺席林場的景觀綠化工作;綽爾林業局敖尼爾林場職工騰文河為工程無私奉獻鉤機、蹦蹦車等機械設備,義務承擔公廁清掃;滿歸林業局北岸林場轉崗工隊長賈名利曾在山場一線工作數十年,積極發揮老黨員的骨干作用,站好退休前最后一班崗……他們無論職位高低、不分男女、不講歲數大小,在實踐中詮釋著“無私奉獻、艱苦奮斗”的大興安嶺人精神,彰顯了黨員本色。
真心換真情 黨心聚民心
“十個全覆蓋”架起了黨員干部與職工群眾密切溝通、互通有無的連心橋。如今,在住戶家里,黨員干部脫鞋能上炕,端起碗能吃飯,挽起袖子能干活,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
“誰曾想咱家能有這么漂亮的大門啊,以前這黑漆、金粉、虎頭栓的大門只有到‘大戶人家’門前才能看到,感謝共產黨的好政策啊,現在讓俺也成了‘大戶人家’。”在綽爾林業局一支溝林場家屬區內,陳奶奶高興地和記者分享著心中的喜悅。
細節之處彰顯特色,漫步于一支溝林場的小路上,記者發現,原本筆直的圍欄兩端有了抹斜設計;小橋扶手竟是用河邊撿的柳條晾干后,刷上亮油手工打造的;一面面外圍墻體正在粉刷涂料制作文化墻……在打造有林區特色、標準化林場的工作中,他們結合環境、顏色搭配等因素,設計了林場施工的整體規劃,而令人出乎意料是,設計師竟是一支溝林場安全股長王翰斌。
“十個全覆蓋”工程伊始,由于林區廣大黨員干部和一線職工涉林工作的專業技術性較強,房屋筑建、設計規劃等工作進展舉步維艱,黨員干部們帶領一線職工群眾在施工中逐漸摸索充分發揮現有人員的優勢,進一步激發了務林人創造性和實踐性。
王翰斌精通木匠、電路等工種,有一身手藝,業余時間偶爾兼職做裝修。林場全面推進“十個全覆蓋”后,王翰斌積極投身工程建設,他每天總是第一個起床到現地調配油漆,第一個把工程各項目效果做出來當樣板,凡事都要第一個想到前頭,吃飯、睡覺、走路、干活,不管在哪,王翰斌總是思考著什么顏色適合圍欄、哪里能再仔細雕琢,用什么設計體現林區特色……有時,一項工程他做出好幾個樣板,拿著效果圖跑到居民區里,聽聽群眾怎么說,詢問哪里還可以改進,通過與住戶聊天,給他帶來了很多新點子、好想法。
“十個全覆蓋”工程實施以來,為了搶抓工程進度,林區廣大黨員干部和職工放棄節假日和雙休日,連續數月工作生活在施工一線,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一支溝林場距局址約30分鐘的車程,王翰斌和其他職工一樣,很長時間都沒回家了,由于他同時負責林場工程用料的采買,上個月王翰斌陸續3次帶隊回局址的火車站取貨,而他卻三過家門而不入,每次都匆匆地裝完貨后,第一時間趕回了林場。
用王翰斌的話說,“十個全覆蓋”是咱老百姓自己家的事兒,惠及的不僅是群眾,自己也享受了林區改革發展的成果,打破了黨員和群眾彼此間那道 ‘隱形墻’,每當自己設計的項目得到了群眾的支持和認可,瞬間覺得苦累都無所謂,大家伙能攜手建設家園,我真是打心眼兒里高興。
隨著“十個全覆蓋”的不斷推進,廣大職工群眾看到了干部作風的轉變,感受到了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感受到了黨強大的組織、領導和動員能力,進一步堅定了各族群眾擁護黨的領導、堅定跟黨走的決心和信心。
81歲的丁大爺邁著蹣跚的步履為施工隊員們端來熱騰騰的茶水,送來解渴的甘橘;做小生意的劉大姐將自家閑置房屋給隊員們當午休的宿舍;燒得一手好菜的李嬸為施工隊員們做了一桌子飯菜緩解隊員們的勞累……一個個黨愛民、民擁黨的動人畫面在林區各地“十個全覆蓋”的工程現場接連上演著。
為全力打好“十個全覆蓋”攻堅戰,林區上下有數不清的先進共產黨員投身其中,有著太多太多的故事可以說,雖不是感天動地,但正是這樣一件件真實而又美好的小事,筑就了林區民族團結、和諧共享的民生大事,使高揚的黨旗更加鮮紅…… (記者 ●徐文英 王靈光 趙佳佳 見習記者 ●米何妙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