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耳布爾林業局向58年無重特大森林火災目標邁進
近日,記者剛剛走進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得耳布爾林業局防火指揮部的大院,便被一陣陣整齊有力的口號聲吸引。一隊隊身著迷彩服的“戰士”正在進行撲火陣列訓練。
這些“戰士”是林業局職工組成的快速撲火隊,今年春季進入防火期后,這些隊員就開始集中食宿、集中訓練,進入24小時“戰備”狀態,力爭實現58年無重特大森林火災的目標。
今年,這個林業局從6個管護林場(所)戰區抽調了50人,組建了精干的專業撲火隊伍,并由武裝部進行現場訓練。他們還按照《預案》要求,調用精兵強將,配置好撲火裝備、物資、給養,充實到林業局準備的300人的撲火力量當中。他們嚴格落實實戰練兵,針對氣候特點和實戰情況,實施崗上練兵,分級、分類進行業務培訓和野戰拉練。保證一經發生林火,主要領導靠前指揮,在第一時間快速出擊、迅速撲救、重兵投入,速戰速決,實現當日火,當日滅。圍繞“生態為本,保護優先”的原則,他們創新森林防撲火管理模式,提高預警響應水平,實現森林火情24小時不間斷探測和自動報警,確保火情早發現、早處置。
得耳布爾林業局地處草原與森林的交界地區,冬季漫長夏季少雨,春秋兩季平均風力達到2.8米/秒,8級以上大風時常出現,由于氣候、地形、人員狀況的復雜導致森林火險極高。1958年這個林業局成立之初就提出了“防火第一”的生產作業口號,58年來,防火觀念已經深入到每個職工群眾的心里。
在得耳布爾林業局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每當風力達到5級以上時,林業局的防火部門就會拉響防火警報,居住在林區的所有單位和家庭就會自覺熄滅煙火。連續大風天氣時,家家戶戶都是饅頭咸菜就涼水,從來沒有一戶家庭破壞過這個不成文的紀律。在防火宣傳上,他們組織發動職工群眾,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媒體和手段,將上級政策、會議精神、規章制度及時并有針對性地宣傳到社會各類人群中。并結合“4·20”、“5·1”、“5·6”等重點節假日、火災日,宣傳森林火災危害、防火常識、林火避險、防撲火典型案例。在春防前期,他們還對森林防火戰區級指揮員、專職人員、護林和管護人員、專業隊員開展了撲火戰法、滅火技術、避險安全等方面的集中培訓和訓練,全面提升了撲火戰斗力。在火源管控上,他們建立健全了火源管理綜合防控體系,對野外作業人員按規定辦理火源管理審批手續,并進行經常性的巡護檢查。對主要道口、岔線、危險的溝塘草甸增派人員看守堵卡,針對危險時段,進駐看守,實行“零火源”全面管控。真正把野外火種關進制度的“籠子”里。
在得耳布爾林業局境內,見到最多的就是一個個的警示牌和檢查站,短短的幾天采訪時間,記者便記住了“進入林區、防火第一”、“飯可一日不吃、火不能一刻不防”、“森林是家園”、“熄滅煙火、欣賞綠色”等防火口號。來到每一個防火檢查站,檢查人員都會耐心反復地為你講解防火常識。
這個林業局將強化領導責任作為實現目標的第一步,各級黨政領導一同把責任落實到單位、 人頭、地塊,具體到溝溝岔岔。實行“封、堵、清”三結合,把住火源關,做到“全覆蓋、無死角、無盲點”。 他們采取超常規措施,重防嚴守,科學管理。堅持“有火必報”、“報撲同步”。
他們安排24小時防火值班和領導帶班工作,做到6個管護林場(所)戰區所有黨政班子成員,防火期期間全部到位,保證靠前駐防。在防火緊要期,他們要求各單位黨政領導不得外出,不得請假,不得關閉手機。主要領導請假的,要在林業局備案。各單位防火調度,每晚19時向防火處匯報綜合信息,將當日情況向當日值班局領導報告。瞭望塔、管護站及檢查站的工作人員與各林場所的護林員恪盡職守、嚴格檢查,對入山人員教育和監管同步;敏感部位巡護與瞭望同步;重點區域預警與撲救同步,有效提升了科學防控能力。
采訪過程中,得耳布爾林業局防火辦主任苗光義對記者說:“我們通過衛星監控、航空巡護、高山瞭望、地面巡護四種形式全方位開展地區防火監控工作。瞭望員每小時向防火辦總調度室進行一次情況匯報,做到早發現、早匯報、早行動。確保得耳布爾地區森林防火安全。”(記者●包文君 王秀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