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阿龍山林業局黨委將“學”“做”與改善民生、推進國有林區改革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按照全覆蓋、常態化、重創新、有實效的原則,把推動黨內教育向黨員末梢拓展、從集中性教育向經常性教育延伸,確保學有成效、做有方向、學做合一。
選好載體 找準“學”“做”的結合點
這個局黨委結合黨員思想、工作和生活實際,以“325”活動載體為抓手,助推“兩學一做”取得實效。“325”活動的具體內容,“3”是“三學三找”,具體來說就是學黨章找遵循標尺,學黨規找紀律底線,學系列講話找目標方向;“2”是“兩明兩樹”,具體來說是明身份,樹旗幟;明職責,樹標桿;“5”是“五融五做”,就是融入到國有林區改革、做改革的排頭兵,融入到生態建設、做生態脊梁,融入到改善民生、做解決問題使者,融入到“十個全覆蓋”及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等重點工作、做先鋒模范,融入社會和諧穩定、做和諧穩定的守護者。開展這項活動就是通過務實管用的學習教育載體,使廣大黨員和黨員領導干部能夠明確自己所思、所想、所學、所做的方向和準則,增強黨員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自律意識,強化黨員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自覺性。
多措并舉 找準“學”“做”的關鍵點
為了使“學”和“做”更加緊密結合起來,林業局黨委分類制定了處級領導干部、科級領導干部和普通黨員“六個一”學習機制,靈活安排學習內容和時間多渠道開展學習。他們將學習參考提綱通過QQ和微信平臺,下發至基層黨支部,每周開展一次支部學習,在學習上做到時間、內容、人員、記錄、筆記”“五落實”。
他們還積極創新學習方式,改變領導或授課老師一人講為多人講,每名黨員既當學生又當老師,提高了黨員學習興趣。改變教材篇幅,由長篇大論式的理論學習變為短篇精煉式的學習,由支部書記靈活掌握學習時間和內容,由黨員分別結合自己工作談思想,做到了不求長但求精的學習效果。改變學習內容,由計劃式內容變為菜單式內容,支部黨員根據思想和工作實際需求,提前進行點題確定學習內容,豐富了學習內容的實效性。改變學習形式,由“灌輸式”轉變成“互動式”,開展專題研討學習,書記帶頭發言,普通黨員互動發言,增強了黨員自我凈化,自我提高的自覺性。
導向引領 找準“學”“做”的突破點
這個局黨委對照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的“四講四有”標準,堅持開展“五融五做”載體活動,抓住做“合格黨員”的關鍵點和融入點,明確“做”的目標任務,使廣大黨員在林區改革、改善民生等重點工作中,做改善民生的宣傳者、實踐者和推動者,積極將各項惠民政策落到實處,為改革發展創造和諧穩定的政治環境和社會環境。
在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他們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引領功能、育德功能、紐帶功能、監督功能及服務功能,堅持用黨建解決實際問題,全面完成了臨街房屋、商鋪的維修改造、街巷硬化、綠化植樹、垃圾清理以及休閑廣場的新建等任務。
知行合一 找準“學”“做”的融入點
為了全面改善地區職工群眾生活環境,這個局黨委積極與鎮黨委密切配合,共同制定了《阿龍山地區黨建一體化實施方案》,成立了領導小組,明確了一體化建設的目標任務,構建以阿龍山林、地、鐵、電等駐地單位為成員的黨建一體化平臺。形成了組織聯建政治共融、生態聯建成果共享,經濟聯建發展共謀、民生聯建政策共惠、和諧聯建平安共創“五聯五共”一體化大黨建格局,增強了駐地單位的共同責任意識,推動了阿龍山地區生態良好、和諧文明、協調發展、繁榮富裕。(記者 劉磊 通訊員 梅金成 陶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