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是務林人的家園,是祖國的寶庫,這廣闊的綠色林海就像是地球的“肺葉”,它的健康對國家生態建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建設好林區,保護好森林,是利家、利國的大好事,也是我們每一個林區人的愿望。
我生長在林區,是庫都爾林業局森林經營管理科更新種苗股股長,已經在營造林一線工作近30年了,平時的工作是營造林技術研究和營造林工具裝備研發。我的父親,也是一名營林工作者,一輩子穿梭在山林之間。我小時候,父親就帶我上山,教我識別各類本土山草藥和植物,耳濡目染,我決定成為一名營林工作者,為林區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多年在林區工作,讓我更加了解家鄉的特點。我發現,營造林工作中有著很多可以完善和提升的地方,對這些技術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提高營造質量。
在影響森林健康的因素中,鼠害對植樹造林成果的危害可以說是致命的。經過不斷觀察和嘗試,我發現,在開展營造工作之后立即進行鼠害防治,效果并不理想。為此,我和單位領導多次進行野外調研,發現了一個特殊現象,原來老鼠只啃食當年新栽植的苗木。事后治,不如事前防。根據老鼠的這一特點,我提出栽植前對苗木噴涂驅避劑,希望能有“第一年老鼠遠離苗木,第二年老鼠不啃食苗木”的效果。通過2015年的嘗試,效果良好。于是,在單位領導的支持下,我在起草《庫都爾林業局2016年“春造春補”實施方案》中加入了新內容:“作業前,營造單位必須根據所承擔任務量到森防站領取相應數量的驅避劑,指派專人學習操作方法,每個工隊配備一臺噴霧器,所有苗木必須經過統一噴涂驅避劑后方可栽植。”這種方法有效預防老鼠對苗木的啃食,保護了苗木。
很多人都知道,造林中容器苗栽植時常用尖鏟和鐵鍬,日常工具在栽植時比較耗時耗力,為了提高造林效率,我制作了一種高效快速的容器苗栽植器,現在已經獲得專利。這種栽植器可以在垂直方向挖出與容器苗相一致的土坑,保護了容器苗的土坨,同時,也能大幅度降低勞動強度,提高作業效率和造林成活率。今年,我在工具的重量和結構上進一步完善,選擇高強度材料,精工細作,改進后的容器苗高效快速栽植器重量更輕盈,結構更簡單,更加有利于普及推廣。
實際上,隨著國有林區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林區人的生活在不斷改變,林區全面“停伐”后,林區由木材生產為主轉變為生態修復和建設為主, 由利用森林獲取經濟利益為主轉變為保護森林提供生態服務為主。這“兩個轉變”,賦予林區新的使命,新的任務。我感到自己肩上的責任更重了。我想,要做好今后的工作,林區人需要作出的改變還有很多。不僅需要更加清晰的思路,敢為人先的工作作風,還要有科學嚴謹的態度。在工作中多摸索、多試驗、多實踐,充分利用林區特點,將弊變利,共同讓森林面積擴大、數量增加、質量提升、結構改善,使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產出能力倍增,用我們的力量共筑北疆生態安全的堅固屏障。( 講述:劉德文 ■ 整理:本網記者 凌鶴聞 陳曉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