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2016年對于我來說,是充滿挑戰、不斷成長的一年。
做為阿里河林業局營林處的一員,在發展藍莓產業的實踐中,我們通過以老帶新,在“干”中學,在“學”中干,召開現場分析會,大家相互交流經驗,取長補短。為了能讓藍莓“茁壯成長”,大家當起了藍莓的“貼身保姆”。無數個日日夜夜奮戰在藍莓大棚內,當看到果實掛滿枝頭的那一刻,我的心里真是說不出的高興。通過一年的生產實踐,新栽植的16個藍莓大棚內的苗木無論從果實品質到新生枝培育都達到了新的高度。另外15個前一年定植的大棚通過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苗木長勢得到了顯著提升。我們總結出了藍莓大苗、小苗培育的技術操作要點,更培養出了一批年輕的技術力量,為藍莓產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技術支持和人才基礎。我相信所有辛勤的付出終究會有收獲,我會沿著這條路一直走下去。
作為阿里河林業局科技工作者中的一員,我們科研小組為了促進藍莓產業化發展,減少用工量和培育成本,在覆土防寒上不斷鉆研,研制出了藍莓覆土機和撤土機,實現了藍莓覆土撤土機械化作業,不僅提高了防寒質量,同時使防寒成本大幅下降。西伯利亞紅松、紅松、輕基質、榛子、滑子菇、靈芝等國家推廣項目順利實施,同時林業局猴頭、元蘑、ArcGIS的應用等課題均通過了自治區成果鑒定,黑木耳“宏大二號”順利通過專家現場查定。種種喜報離不開在營林戰線上日夜奮戰的同伴們,是我們大家共同的努力才使得阿里河林業局的科技力量不斷壯大,科技成果不斷涌現,真正實現了科技助推產業化發展,科技引領產業創新的新局面,面對未來我們信心滿滿。
2017年,我們將面臨更大的挑戰,做為一名基層工作者,我要敢于創新、勇于擔當,在工作中開展科學研究,用科技手段解決工作中的難題。通過技術創新、工藝創新、生產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創新等,不斷推動藍莓產業發展,讓更多的職工群眾走上產業致富之路。 (講述:王翠麗 整理:本網見習記者 米何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