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說起畢拉河林業局,居住在林區的人們都不陌生,它的生態功能區位于大興安嶺的東南麓,氣候溫和、土地肥沃、適宜種植各種農作物,素有林區的“小江南”的美稱。正是這種原因,多年來,有些人一直伺機破壞森林資源開墾林地種植農作物,來獲取經濟利益。
作為管護員的我,看護好林地資源是我的職責。每年春季耕種到秋季收獲時期,每天早晨我首先檢查好自己的摩托車,然后裝上必備的地圖、衛星定位儀、林地看護檔案、午飯,駕駛著摩托車開始了緊張而繁忙的巡護工作。通往責任區的道路大多是田間土路,彎彎曲曲、坑坑洼洼,有的地方甚至沒有道路,每當遇到下雨的時候就泥濘不堪,摩托車就行駛不了,有的時候只能棄車徒步前行進行巡護。
到達自己的責任區后,就開始巡護檢查了,沿著責任區的邊緣前行,每到達有耕地的林班,都要沿著耕地的四周行走一圈,看一看地塊的周邊有沒有拱擴的現象,發現有了就及時利用衛星定位儀進行定位區劃,測量面積,記錄好各種數據。每當巡護到林業局已經收回林地的地方,我都會認真查看,看一看是否發生復耕、復種、植被恢復情況如何,并認真做好各項記錄。在巡護的過程中,發現有新近開往腹地的道路,就及時進行跟蹤,到現地進行查看,有無新的情況,以防止新的毀林開墾事件的發生。在巡護時,也會在山上看到一些偷獵者下的各種套子,用來捕捉野生動物,我就將各種套子拆除帶回,對非法捕獵者居住的窩棚進行拆除。
在巡護過程中,我會遇到一些正在田間作業的農民,有時會和他們聊一聊家常,在聊家常的時候,我及時向他們宣傳國家保護森林資源的大政、方針、政策、生態保護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進而提高居民的生態保護意識,讓他們愛護這片森林,保護這片森林,成為這片森林的主人,成為這片森林的受益者。
結束一天的巡護回到管護站內,我雖然已疲憊不堪,但顧不上休息,還要將一天的巡護情況及時記錄下來,對發現的林政案件進行整理,對區劃的點位詳細記錄,然后填寫報案材料,上報給林場。
“十三五”規劃已開局,作為一名管護人員的我一定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保護好責任區的森林資源,看護好每一塊林地,為國家的生態文明建設做出自己更大的貢獻。■ 講述 高志■ 整理 張林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