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5月8日晚10時許,畢拉河火場各督導員參與一線巡護后,風塵仆仆歸來。此時,前線指揮部燈火通明。
前線總指揮、管理局黨委副書記、局長閆宏光立即召集北線總指揮、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韓錫波,南線總指揮、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宋德才,會同前指各工作組舉行會議,分析總結當日火場巡護情況,針對9日氣溫升高、火場內仍有隱蔽煙點等情況,對9日火場清理工作做出了新的調整,安排1000人沿火線分段分區進行縱深拉網式排查清理;部署直升機進行空中巡查;鑒于全林區范圍內天氣轉暖、火險等級升高,森警在羊其河管護所保留300人待命,其余部隊歸建駐防;畢拉河撲火隊向南線、北線各調派100人,在火場駐守巡護,另部署畢拉河快速撲火隊30人在南線重點區域靠前駐防。
按照前指指示,自9日早5時起,1200余名巡護人員開始向火場挺進。記者跟隨克一河、畢拉河林業局的60名巡護人員前往北線火場。
自駐地出發,來到南線領取任務,最后乘車抵達進入火場地點時,已將近上午9時。接下來的巡護,全部依靠步行。放眼望去,過火的草甸山林一片焦黑,未過火的山林已泛出了新綠,一黑一綠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剛一下公路,一片塔頭甸子便攔在了巡查人員的面前,大家肩扛手提著油鋸、斧頭、鐵鍬、風力滅火劑等各式各樣的工具,在塔頭甸子里深一腳、淺一腳開始了艱辛的巡查。積水散亂地分布在塔頭甸子里,高出地面的塔頭,看似無水,一腳下去,也難免凹陷下去,積水隨之涌向鞋面。在積水較深時,穿著水靴的王寶林背起了同事,“能干爽一會兒是一會兒,常年在林場干活,體力還行?!蓖鯇毩终f。
督導員王嘉夫指著遠處的一座山峰告訴記者,到北部火場邊線,將與伊圖里河林業局巡護人員東西分兩路,沿火線邊緣500米到1000米的范圍內進行清理?;饒錾钐帉⑼度肴种娜藛T。經過前幾天的巡查,火場邊緣態勢比較平穩,所以把力量側重于縱深處,確保天氣轉暖后火場深處萬一出現特殊情況能夠得到及時處理。
走過草甸,汗水早已濕透了衣背,鞋面滿是雜草污泥。走進過火的山林,漆黑的草木灰被帶起,灰塵鋪面而來。到達責任區分界點時,已經10點,還未開始清理,就已經在草甸山林里走了1個小時。
在與畢拉河林業撲火隊員簽完火場邊界交接起點責任書后,巡查人員分散開來,向火場縱深挺進,分區分段落實責任。
滿是草木灰的山林里,被燒倒的樹木不時出現,道路崎嶇難行。爬山、下山,巡查人員就這樣在高地起伏的山間,一邊認真清理火場,一邊艱難前行。直升機兩次從山間飛過,空中地面巡查同步開展。
午飯很簡單,方便面、面包、火腿腸。沒有熱水,方便面還要干嚼。由于山路難行,還要帶清理工具,大家都只背了一壺水。盡管天氣炎熱、道路難行、體力消耗大,但大家都不約而同地一小口一小口喝著僅有的一壺水。遇到山間流淌的泉水,是最令人振奮的事。喝干水壺,再灌上冰涼的泉水喝個飽,臨走時,還要滿滿地灌上一整壺。盡管泉水泛著黃色,在大家眼里卻無比珍貴。撲火隊長涂加軍說:“這在火場是最甜的水。”
抵達巡查終點時,已將近下午3點。直線距離七八公里的火線,巡查人員整整用了5個小時。“山太陡了,爬山時兩條腿挺不住了,都得手腳并用。”27歲的孫鑫說。
巡查完畢,還有一段艱難的下山路。令大家高興的是,下山途中,森警部隊支援的裝備運兵車迎了上來,來到山下公路旁時,已經下午4點多。
晚19點30分,記者在前指得到消息,北線巡查人員已完成全天巡查清理任務,正返回溫庫圖休整,待第二天早上展開新一輪巡查;南線巡查人員因峽谷、河流阻擋,決定在火場分段宿營,第二天早上繼續展開縱深清理。
記者 劉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