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黨的十八大以來,庫都爾林業局把脫貧致富作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以開展引領職工增收活動為抓手,從轉變觀念、靶向施策、精準發力、產業扶貧等方面循序漸進、穩扎穩打,帶領職工群眾謀發展、奔富路,以精準之筆在林區共赴小康的生動畫卷上繪就了濃重的一筆。
觀念一轉天地寬
王志軍原是庫都爾林業局物資供應處的困難職工,為了改善家庭貧困狀況,在養豬的創業路上堅持了10多年,成為當地的“養豬大戶”,最終實現了脫貧致富夢;
森防站職工黎明從事電商兩年多,主要銷售自己和單位培植的黑木耳、滑子菇等,讓林特產品搭上了“網絡快車”,銷往全國各地;
育林管護所的女職工孫麗榮堅定勤勞致富的信念,從最初的26只羊發展到年存欄300只以上,年純收入達4萬多元,譜寫了一曲巾幗不讓須眉的贊歌……
在庫都爾林業局,職工自主創業、實現增收致富的事例不勝枚舉。為了增強職工“自我發展、自我創業”的意識,從“等、要、靠”轉變為“我要發展”,這個局通過舉辦職工座談會、領導干部研討會、典型示范戶演講會和以“開展職工增收活動,自己怎么辦”為內容的大討論等活動,激發了職工群眾的創業熱情。
他們還選樹了一批社會認同度高、職工群眾看得見的林下經濟能手、示范戶和創業帶頭人,大力宣傳他們的典型事跡,增強職工發展林下經濟的信心和決心。他們鼓勵黨員和干部帶頭發展林下經濟,形成了黨員干部帶困難戶、示范戶帶群眾,先富帶后富、大戶帶小戶的良性互動格局。
精準施策解民憂
庫都爾林業局由于建局早,歷史遺留問題多,職工工資偏低,困難職工多達1000余戶。他們堅持“輸血”與“造血”并重,扶貧與扶志并舉,科學劃分困難戶類型,因戶施策,對癥下藥,確保政策給力,職工群眾脫貧致富有動力。
針對老弱病殘、意外災害等原因致困,且不具備發展林下經濟能力的困難職工,他們采取長期性救助、臨時性救助、領導干部“一助一”、“多助一”、“金秋助學”、兩節“送溫暖”等“輸血”的方式進行救助。同時,他們充分發揮職工訴求中心和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的職能作用,為職工提供生活救助、信訪接待等服務,并嚴格各項幫扶救助款的審批與發放程序,保證資金及時發放到最困難的職工群體手中。
在扶貧幫困工作中,這個局由以往的分散幫扶、撒芝麻似的幫扶,轉變成重點幫扶、精準幫扶,將無息貸款用在刀刃上,發揮產業扶貧的“造血”功能,幫助有創業意愿的困難職工發家致富。原林林場職工李志林利用林業局提供的無息貸款辦起了食用菌廠,經過滾雪球式的發展,現有6個總面積達3000平方米的食用菌大棚,年均培植木耳菌10萬多袋,并成功注冊了“蒙庫牌”商標,在大忙時節雇用30多名困難職工及其家屬從事食用菌培植和采摘,讓他們有活干、有錢賺。
5年來,這個局共為415戶職工發放了534.9萬元的無息貸款,已有99戶困難職工通過發展林下經濟實現了脫貧。
破繭化蝶奏新曲
今年,這個局著力構建多元化產業格局,力爭走出一條“破繭成蝶”的致富新路。
他們發展食用菌產業,利用已經建成的食用菌大棚基地,將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推動沙棘產業和返魂草基地建設,擴大種植面積,形成規?;蔀槁毠と罕娫鍪罩赂坏男峦緩?;充分發揮6個產業合作社的作用,為職工發展林下經濟提供生產、銷售等信息服務指導;推動林下經濟與信息技術融合發展,實現山特產品、土特農產品銷售模式由傳統的坐等上門收購向“互聯網+”銷售模式轉變;著力發展森林旅游業,鼓勵和支持職工發展個體經濟,參與旅游業的發展,并利用森林景觀、森林空氣環境、野生漿果等主要資源和載體優勢,培育和壯大森林旅游、森林康養等新業態。
他們還以林下經濟合作經營制的形式扶持職工致富,已有8個單位參與合作經營制,參與的職工近百人。愛林管護所以集資入股的方式,建成了肉牛養殖基地和生豬養殖場,入股的職工每年都可以得到分紅。目前,愛林的養殖業已步入良性發展軌道,闖出了市場。談及今后如何拓寬致富路,管護所負責人信心滿滿地說道:“干就要往好了干,讓大伙掙著錢。我們還要逐步擴大養殖規模,爭取讓更多的職工從中受益?!保悤粤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