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 綠水環繞青山,白云妝點藍天,古樸整齊的木刻楞、墨綠色的柵欄、完備的衛生設施、獨特的人文景觀、筆直平坦的村中小路與之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田園畫卷。今日的太平古村,正以獨特的鄉土人情展現在世人的眼前。
為將民生保障與經濟發展有機結合,近年來,內蒙古大興安嶺莫爾道嘎林業局將發展生態旅游作為精準扶貧的切入點,帶動太平民俗村村民將生態紅利源源不斷地轉化為經濟效益和群眾福利,奏響了精準扶貧的“交響曲”。
依托獨特的民俗文化與“中國木刻楞博物館”的品牌影響,莫爾道嘎林業局為太平居民修繕老舊的傳統木刻楞,引導村落居民發展家庭經濟,并為其提供無息貸款,一個個富有地域特色的列巴房、家庭游、手工藝品店在太平古村如雨后春筍蓬勃興起,不僅地區面貌得到了改變,貧困家庭也實現了脫貧。
這個局看準文化旅游市場的巨大潛力,以“授人以漁”的方式對原住居民進行精準扶貧。為加大太平民俗村的文化旅游影響力,他們加快太平民間文化旅游線的建成,組成專門的編纂隊伍,反復查典籍、覽古跡、訪老人,隨著一次次地深入挖掘、推敲,中俄通婚第一家的于家大院、百年木刻楞老屋、抗戰英雄秦洪文潛伏的偽日本警察署、原偽太平鎮警察中隊、地下黨支部、淘金人交易場所古納商鋪……一個又一個民間文化景點逐個顯現。同時,林業局將這些舊址進行集中修繕,并讓景點住戶免費使用相關物品,極大地帶動了太平居民的致富熱情。
“今年到我們家參觀的人可多了,要不是林業局為我家的百年老屋進行打造,提升了故居的文化品位,還將這些相關的物品交由我們免費使用,我哪有能力迎來這么多的游客!去年我收入了20余萬元,以前可是做夢也不敢想象的事啊!”百年老屋家庭游的經營者邢忠華難掩高興之情,向筆者介紹。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林業局的幫助與引導下,資金雄厚的企業、技術過硬的養殖大戶帶動貧困戶一起發展,實現先富帶動后富。
秦皇島市順偉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投資近2000萬元在太平民俗村建設宴龍山莊;太平管護所撫育伐隊職工張同春利用太平的地域優勢發展家庭特色養殖業,飼養梅花鹿、狍子等動物,通過門票、鹿產品實現了旅游收入10萬余元。
截至目前,這個局發展旅游產業的已有40余戶,年收入400余萬元。(高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