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
林海日報官方微信
#
林海日報官方微博

字號

A- 小

14

A+ 大

生態大興安 醉美金秋游

朱高華
2017-09-26
1646

生態大興安 醉美金秋游
——2017中國(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旅游節———莫爾道嘎金秋賞山節活動綜述

         ■ 本網首席記者 趙佳佳 一幅長卷徐徐展開,10.67萬平方公里的大興安嶺如詩如畫,走過春之絢爛,拂過夏之明媚,萬頃林海在不知不覺中變幻著色彩,五花山色、層林盡染,這一季的秋如約而至。
         看滿山松黛樺橙,紅楓綠水,9月9日至11日,由重點國有林管理局主辦,莫爾道嘎林業局、額爾古納市政府承辦,2017中國(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旅游節———莫爾道嘎金秋賞山節在莫爾道嘎國家森林公園隆重舉行,林區再次向世人發出邀請,共賞金秋美景。
         ——這是一次生態體驗,林區高起點設計、高規格打造森林旅游節,凸顯生態文明成果。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是祖國北疆的重要生態屏障,與呼倫貝爾大草原遙相輝映,擁有保護完整的原始森林生態系統,是眾多民族的發祥地和森林旅游康養的勝地。重點國有林管理局成立以來,依托自身的山水優勢,蹄疾步穩推進國有林區改革,不斷強化生態保護建設職能,積極謀劃轉型發展,以莫爾道嘎金秋賞山節為代表的內蒙古大興安嶺“四季旅游·三節一會”,已經成為了“2017中國森林旅游節”的重要內容,為林區旅游的快速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
         管理局黨委高度重視,明確舉全林區之力做好旅游節,莫爾道嘎林業局作為承辦單位積極響應,多次召開黨委專題會議,對后勤保障、大會籌辦、賞山節游覽線路等各方面做了明確安排部署,并抽調了快撲隊員和青年團干部百余名作為引導員,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中國最令人向往的地方——莫爾道嘎,當之無愧。”國家林業局森林旅游管理辦公室副主任中國生態文化協會副會長楊連清從始至終全程參與金秋賞山節,不禁感嘆莫爾道嘎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莫爾道嘎國家森林公園是1999年經國家林業局批準建立的大興安嶺首家國家級森林公園,也是中國面積最大、位置最北、觀光線路最長、森林生態多樣性最完整的國家級森林公園。“南有西雙版納,北有莫爾道嘎”的旅游品牌在全國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影響力越來越大。
         時隔3年再度來到莫爾道嘎,新華網內蒙古頻道總編輯助理李國棟表示,莫爾道嘎的旅游發展變化很快,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提高,新華網要不僅以圖文形式對賞山節活動進行報道,還將借助個人新浪微博對林區旅游發展進行全方位、立體報道。
         踱步于紅豆坡景區木棧道,尋找秋收的果實;登一目九嶺觀景臺,一覽大興安嶺幅員遼闊的秋日勝景。連日來,各路嘉賓在白鹿島國家森林公園AAAA級景區穿行,遠方、近處、眼前陪伴眾人的是那醉人的秋,百看不厭、流連忘返、不虛此行……也常常成為了嘉賓們掛在嘴邊的“熱詞”。
         記者注意到,應邀參加金秋賞山節活動的除了來自各地文化、藝術、教育、攝影界和各級媒體的代表,林區有關單位和部門的負責人外,還有莫爾道嘎當地旅游行業協會會員代表,林業局退休職工孟繁霞就是其中之一。今年55歲的孟大姐和愛人在經營一家家庭式賓館,她告訴記者,我的家鄉山好水好,氣候宜人,這些年林區不斷發展旅游業不僅拓寬了大家的致富路,也讓更多的人了解大興安嶺,不遠千里萬里來大興安嶺游玩,自己作為林區人驕傲自豪。
          ——這是一場文化盛宴,知識與智慧的交流,共謀生態與發展。
         內蒙古大興安嶺旅游文化研討會作為2017中國(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旅游節——莫爾道嘎金秋賞山節活動中的主要內容之一,備受社會各界廣泛關注。9月9日下午14時30分研討會開始,直至18時才結束,與會人員在交流研討中聚焦傳統文化和生態文明,聚焦林區旅游未來發展方向,按照開發與保護相結合的原則,就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形成地方特色,以豐富多彩的生態旅游文化融入到自治區全域旅游的大格局等內容,紛紛建言獻策。
         會上,內蒙古農業大學林學院教授張薇結合美國、英國、瑞典等國森林旅游發展與文化實例,做了題為《森林旅游文化開發》的專題講座,表達了森林旅游必須注重文化發展的重要意義。
         “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資源,大興安嶺森林所蘊育的多樣文化是大興安嶺森林文化的歷史與現實的集合,充分利用這一文化資源是森林旅游開發的首要任務。開展森林旅游也是文化創造,因此要結合旅游對傳統文化進行有效的保護、傳承和轉型,同時更要注意創造新型文化,實現文化、社會、人的和諧和持續發展。”會上,呼倫貝爾學院歷史與民族文化學院教授張慧平表達了她的思考,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敖魯古雅鄂溫克是中國最后一個狩獵部落,是唯一一個飼養馴鹿的民族,在白鹿島旅游景區內,年過九旬的瑪利亞·索老人依舊生活在樺樹皮搭建的“斜仁柱”里,是中國最后一個女酋長,被人們成為鄂溫克族的“活文化”,也是林區重點打造森林旅游文化的一項。各路嘉賓探訪老人的住地,傾聽鄂溫克古老的傳說,森林文化這一課題,也在實踐中不斷凝練和總結。
         對于這一點,大興安嶺地委宣傳部文藝科科長作協主席魯微深有同感。他說,相比黑龍江大興安嶺來說,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規劃和保護的更好,特別是首次來到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內心不禁被這里美景和文化觸動,自己將著手寫一些游記和感悟,發表在《大興安嶺日報》和《北極光》雜志上,使更多的讀者了解大興安嶺,了解中國。
         ——這是一個歷史見證,轉型發展真正讓綠水青山、冰天雪地變成了金山銀山。
         森林小火車不僅曾是林區人們生活遠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同時也曾承擔著上百萬立方米木材的運輸任務,林區全面“停伐”后,莫爾道嘎林業局將森林小火車打造成旅游觀光的重要載體,這次金秋賞山節,乘坐森林小火車賞秋山紅葉,不僅使各地嘉賓感受到了時代變遷,也見證了林區轉型發展。
         在白鹿島科技食品有限公司,各地嘉賓品嘗各類蘑菇醬、親眼參觀蘑菇醬生產加工流程,紛紛為林業職工致富靠雙手“點贊”。大家還走進安格林林場工隊風情園,體驗“工棚印記50年”,感受林業職工4個不同時期生產作業和護林撫育的工棚生活;親身體驗了林業早期生產作業工序;品嘗了工隊特色大燉菜等景點,感受林區職工群眾在改革發展大潮中積極奮進的精神風貌。
         安格林林場職工李紀民說出了大家的心聲:“我24歲接班,干了20多年木材生產一線的活兒,如今放下斧鋸,一邊保護生態,一邊兼職‘導游’,為游客們講述我們幾十年來的木材生產工序,就是要傳承林區‘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大興安嶺人精神,告訴大家我們林業職工轉崗后生活不比以前差。”
         林區改革轉型也是各路媒體記者聚焦的重點內容之一。人民網事業發展部副主任孔娟坦言,第一次來到大興安嶺林區很震撼,被這里的歷史、文化深深吸引,林區全面“停伐”使林業改革、林業工人轉型發展現狀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此次來到這不僅要將林區旅游加以推介和宣傳,更要回饋讀者關注。
         “隨著國有林區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把旅游產業當成興林富民的支柱產業和龍頭產業來帶動其他產業發展,通過各種活動進一步宣傳、推介、展示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秀美的風光和厚重的歷史文化,目標是打造世界地標性國際旅游目的地。”重點國有林管理局旅游局局長閆君說。
         攝影家們用相機定格醉美金秋盛景、文學愛好者用筆記錄下這份深秋的情、新聞媒體用獨特的視角挖掘林區旅游業的深層含義……各地嘉賓,以不同形式,使“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莫爾道嘎”出現在各大報端、新媒體平臺上,口口相傳于各地,醉美金秋美了人們的眼睛、陶冶了心靈,也再次打響了林區全域旅游品牌!

分享至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頭條
打開頭條,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