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永遠做林區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習近平總書記給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們的回信在林區文藝工作者中引起強烈反響
■本報見習記者 米何妙子
“烏蘭牧騎是全國文藝戰線的一面旗幟,第一支烏蘭牧騎就誕生在你們的家鄉。60年來,一代代烏蘭牧騎隊員迎風雪、冒寒暑,長期在戈壁、草原上輾轉跋涉,以天為幕布,以地為舞臺,為廣大農牧民送去了歡樂和文明,傳遞了黨的聲音和關懷……”11月27日,在大興安嶺林業文工團會議室內,團長蘭向明用高亢的聲音為全體演職人員誦讀著習近平總書記寫給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們的回信。句句暖人心脾,振奮人心,在場人員濕了眼眶,激動萬分。
已有65年歷史的林業文工團始終堅持以“為林區服務、為林業職工服務、為繁榮森林生態文化服務”為辦團宗旨,在林業發展建設中,發揮了林區文化宣傳員、森林文化實踐者的重要作用,豐富和滿足了林區職工群眾的文化生活需要。
蘭向明說:“習總書記的回信,不光是烏蘭牧騎的榮譽,更是我們這些文藝工作者的榮譽,我們看完備受鼓舞和啟發。林業文工團同烏蘭牧騎一樣也是一支‘短小精悍、一專多能、小型多樣、輕便靈活’的文藝團體。今年,我們為基層一線職工群眾送去了20多場文藝演出,很多地方條件特別艱苦,頂風冒雪是常有的事兒。今后,我們要更加努力地把本職工作做好,創作更多符合時代發展、弘揚林區森林文化的節目,更好地為林區百姓服務。”
“聽到總書記的回信,我非常激動,這是我們每一個文藝工作者的驕傲。”從事文藝工作30余年的林業文工團副團長蒙邵光激動地說。他告訴記者,十九大報告明確要求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他將帶著最新力作《縱情歌唱偉大的黨》走進一線職工群眾中,傳遞黨的聲音,為林區文藝工作事業添磚添瓦。
一首具有林區特色的歌曲 《還是咱林區好》,唱紅了祖國的大江南北,演唱者趙洪亮在看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后,感慨頗多。他說,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為文藝工作者指明了方向,為基層職工群眾,創作一些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才能引領廣大群眾追求崇高、向往美好。
在林業文工團的舞蹈排練廳內,舞蹈演員們正在緊鑼密鼓地排練新節目《紅豆之戀》。演員們累得汗流浹背,心里卻是暖暖的。刁雪寒是林業文工團里最小的一名演員,她16歲進團,在以天為幕布、以地為舞臺的演出條件下,已舞動了近7個年頭了。她說:“聽完習總書記的回信,心里覺得暖乎兒的,黨和國家這么重視文藝工作者,點燃了我們的激情,使我們的干勁兒更足了。作為新一代的護林人,我們深知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我們將繼續扎根基層,發揚大興安嶺人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精神,傳播森林生態文化,以實際行動踐行黨的十九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