兢兢業業,以十二分的熱情干好每一項工作——這是領導對他的評價。
外冷內熱,以一顆誠摯的心對待每一個伙伴——這是同事對他的評價。
真誠豁達,以一種良好的心態處理每一件事情——這是朋友對他的評價。
他就是楊曉東,1984年畢業于牙克石林業學校,現任綽源森工公司副總經理。近三十年在林業戰線摸爬滾打,楊曉東深深地愛著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眷戀著大山,眷戀著他甘愿奉獻青春的綠色森林。也是源于這份熱愛和眷戀,他努力鉆研業務,在工作中力求創新,一些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理念在林區范圍內得到推廣和應用,所分管的領域也因此多次受到上級行業部門的嘉獎。而他個人曾多次在專業考核中被評為優秀,多次榮獲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的稱號,也曾多次被推選為學術帶頭人,直至今年,他被評為“全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先進個人”。
在所從事的各項工作中,楊曉東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情有獨鐘,因為他總說:“森林病蟲害是‘無煙的火災’,當它大面積爆發時,郁郁蒼蒼的森林,一夜之間就會變成一片片的枯木,其毀滅力十分可怕。”因此,他在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付出的汗水與艱辛也是最多的。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季節性強,每年從春天樹木初萌芽到冬季落雪,都是他們最忙的時候,雖然天天與青山翠柏為伍,日日與紅花綠草為伴,但如果背著工作背囊再徒步行走10多里地,那可真是枯燥和艱辛啊。但無論如何艱辛也嚇不倒楊曉東,在每次入山調查、防治的時候,他都是親自帶領工作人員趕到現場,與工作人員一起鉆荊棘、攀懸崖、身背藥品、懷抱儀器,有時下山歸來,腿、腳都是腫脹的,但他從不叫一聲苦、不喊一聲累,也許這就像他常說的那樣:“林業工作雖然辛苦,但辛苦是一種磨練,辛苦中,我體驗到了人生的真趣;辛苦中我鍛煉了自己的能力,我充實了自己的人生。所以工作雖然辛苦,但我的心不苦。”
由于工作需要,楊曉東常年和妻子分居兩地,妻子身體不是很好,但他為了工作,為了自己熱愛的事業,常常顧不上照顧妻子和家庭,這使他時常感到愧對妻子、愧對家人,但家人卻并沒有責怪他,反而給予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使他全身心的投入到事業中,無后顧之憂。
多年的林業工作實踐,使得楊曉東更加成熟、穩重,為建立起高效穩固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專業隊伍,他在工作中提出了隊伍建設 “四項目標”,即一是以政治理論培訓為先導,加強職工道德教育;二是以轉變工作作風為前提,提高服務和質量意識;三是以業務建設為重點,推動業務水平不斷提高;四是以制度建設為保障,推動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走上正規化軌道。就是以這“四項目標”為標準,楊曉東以他在工作中一絲不茍的鐵腕作風,培養出了一支全能、過硬的森防隊伍,確保了綽源生態功能區不發生大的病蟲害。
自與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結下不解之緣,楊曉東就一直十分關注科研工作,因為他深知只有運用先進的科技力量才能確保在每一場“無硝煙的戰爭”中獲得最終的勝利。為此,他對森防站科研工作給予了高度的支持和關注,傾注了許多的心血。皇天不負有心人,在楊曉東的帶動下,綽源森工公司森防站完成的《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落葉松毛蟲綜合治理的課題研究》榮獲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森防站工作人員先后在《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上發表了“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森林鼠害治理對策”、“小議森林病蟲害防治”、“內蒙古大興安嶺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問題及對策”和“淺談蒲公英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等大量論文,使綽源森工公司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茫茫林海留足跡,巍巍青山鑒真情。二十多年如一日,楊曉東把自己的一片熱情和赤誠都奉獻給了這片廣袤的大森林,而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仍將繼續走下去,用真情和汗水澆灌他走過的每一寸土地。(郭衛巖 李桂芝 趙淼 包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