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黨員,也是一名園林工人,這讓我感到十分光榮。特別是看到精心侍弄的花草引來居民和游客駐足觀看,帶給我很大的成就感,我的付出是值得的。也許人們并不知道,他們正欣賞的花卉是我栽種的,腳下平整的草坪是我修剪的,但這卻成為我工作的最大動力。”面對筆者的采訪,王偉如是說。
王偉是莫爾道嘎林業局營林處園林隊的園林工。多年來,他作為默默奉獻的播綠人,為莫爾道嘎地區打造成旅游名鎮做出了貢獻。憑借過硬的專業技能與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今年他被森工集團(林管局)黨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老資格”的園林工
在園林工人中,46歲的王偉算年輕的。 2011年,他被調到了園林隊,和其他園林工人一同肩負著局址各單位、街道、居民小區、廣場的綠化美化及旅游景區的景點建設任務。雖然從事園林工作不算久,但他做出的成績被稱為園林工中的“老資格”。
7月4上午10時,太陽如火球般炙烤著大地,室外氣溫已經高至35攝氏度。筆者來到相約的地點時,王偉和同事正在用割草機平整草坪,他們已經頂著烈日工作了近兩個小時。
“這個季節草長得快,草長得過高就會影響整體環境美觀。旅游季已經到了,為了給大家提供一個舒心的環境,我們得盡快將所有草坪修整好。”干了一會,王偉放下笨重的割草機,緩緩地坐在一旁的石階上,半天不敢彎腰。他說:“機器要休息,人也乘機休息下。”
王偉說:“園林隊日常維護局址草坪面積達5.6萬平方米,這是他們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項。”
說到“老資格”這個詞,這個憨厚的老黨員有些羞赧:“那是同事們的笑稱,不足當真的。”經不住筆者的一再詢問,王偉一抹額頭細密的汗珠,指向廣場和街道兩側那些頗具林區特色的實木花架:“那是我和同事們一起想出的點子。冬天的時候,咱們家鄉一片白雪覆蓋。我們就琢磨著如何將家鄉裝扮的更美。為此,我們精心挑選、購進大批布藝仿真花卉,擺放在具有林區特色的實木花架中。現在,這已經成為咱們鎮的一大特色。從此以后,大家就一直稱我為‘老資格’。”
花木的“監護人”
草坪平整完,就是園林的養護工作。王偉說:“園林工的工作不僅僅是栽花種樹這么簡單,還要定期澆灌、修剪樹木、預防季節性病蟲害等,花草樹木就像孩子一樣需要精心照料。”
“護理花卉是最需要耐心與細心的工作,夏天天氣干燥的時候,就需要經常給花澆水,確保有充足的水分,這樣花才開得才鮮亮。”他說一邊說著一邊和同事們用拉來的水仔細澆灌綠星文化廣場的各色花卉。
“我們默默付出是讓環境變得更加美麗,最大的愿望就是人們能夠喜歡并愛護這些花草樹木。”王偉說。街邊的不少樹木、花卉都是他們園林工親手栽種,看著這些樹木越長越高大、花卉越來越靚麗,引來居民與游人駐足觀賞,拍照留念時,就像自己的孩子長大成人,引來眾人的艷羨一樣讓他無比驕傲。
共產黨員的摯愛
“十個全覆蓋”工程開展以來,綠化面積增加,美化標準提升,工作壓力也隨之增大。雖然王偉表示他“撐得住”,但按時下班幾乎成為“奢望”。
王偉說:“和林業局每個奮斗在“十個全覆蓋”攻堅戰場上的同事一樣,加班加點并非硬性規定,只是一天不將工程完成,不能讓家鄉人早日搭上‘十個全覆蓋’幸福專車,心里就不舒服。這是我工作應盡的本分,我覺得這種美德無論什么時候都要遵守,即使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園林工!”
在領導和同事眼中,王偉干工作不只是盡本分。營林處主任金世昌介紹,每年自2月份起,王偉就主動實行“5+2白加黑”的工作時間表。春季氣溫異常,為防止花苗遭受凍害,他主動提出值班,在大棚內點燒爐子,提高棚內溫度,保證幼苗成活率能達到95%以上。去年夏季,森林小火車沿線“紅豆坡”景點植被恢復工作中,王偉經過實地調查、科學分析后,提出在保留底土和腐殖質層的情況下,采取“間苗式”的移植方式,提高了植被恢復的成活率,與同事們一起成功移植紅豆秧苗3000余平方米。
如今,46歲的王偉仍堅守在一線崗位,他的家人認為園林工的工作太累,多次勸他調到別的崗位。對此王偉總是說:“和這些精細侍弄過的花草在一起,是我最大的幸福。我會一直干到退休。”(高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