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一天,驕陽似火,在烏爾旗漢林業局庫口林場一棟平房的院內,一名身穿橄欖綠防撲火服、頭戴軍帽、梳著齊耳短發的中年女子正提著油漆桶,舉著刷子,神情專注地為木柵欄刷橘黃色的油漆。刺鼻的油漆味熏得她不時咳嗽,汗水順著臉頰流了下來,她身旁的幾位女同志也干得熱火朝天,她就是烏爾旗漢林場黨總支書記王曉云。她到林場任職以來,打造了林區示范職工書屋,連續三年被林業局黨委、林業局評為黨建經濟工作優勝單位;近日,她被內蒙古自治區國資委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烏爾旗漢林場黨總支被評為“林區先進基層黨組織”。
師范學校畢業的王曉云,曾擔任林業局團委副書記、工會副主席等職務,有著扎實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經驗。2013年春到烏爾旗漢林場擔任黨總支書記后,她沒有放松對政治理論的學習,利用業余時間先后學習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及習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認真抄寫黨章。 2015年夏,王曉云參加了林區干青研修班的學習,堅定了理想信念,增強了政治意識,強化了宗旨觀念。
初到林場任職,王曉云不顧女同志入山的不便,不顧天寒路遠,深入到各生產工隊,吃住在工棚,詳細了解職工的生產生活情況和思想動態,為有針對性地開展工黨建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15年4月1日,林區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后,她本著“有利于經濟的發展,有利于黨員和黨組織作用的發揮”的原則,對黨支部調整重組,形成了既有中心組學習和決策的機關型黨支部,又有深入一線處在前沿領受最新任務的資源管理型黨支部,這種做法強調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確保黨組織的“毛細血管”暢通,神經末梢靈敏。為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她主張在各黨支部開展了“創建標準化黨支部建設”活動,實現了組織生活正常化、黨員管理規范化,黨內活動經常化。
王曉云十分注重對黨員的教育管理,她說:“黨員是黨組織的細胞,是黨的戰斗力的基礎。”她堅持開展“黨員三培養”活動,把精通熟練車、鉗、鉚、電焊業務的崗位能手培養成黨員,把接受能力強的大學生黨員培養成崗位能手,把獲得過“先進個人”和“崗位能手”稱號的黨員崗位能手培養成企業管理者。劃分了“黨員責任區”,組織黨員和機關干部常年負責北斗山景觀林和登山石階的垃圾清理及環境維護工作,向游客宣傳保護環境知識;規范黨員學習,通過“三會一課”、集中培訓、組織觀看專題片等方式,對黨員開展信仰教育、宗旨教育。
在天然林全面停伐的大背景下,王曉云做到了林場黨建與轉型發展同部署同落實;為確保國有林區改革穩步推進,她定期對職工進行政策宣傳和引導,讓職工群眾主動投入到改革中。
今年三月,黨中央剛剛提出在黨員中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王曉云立即在黨員中開展抄寫一遍黨章、黨章知識答題、寫學習黨章心得體會等系列活動。她和班子成員帶頭先抄寫黨章,帶頭寫心得體會。針對“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時間緊、任務重,沒有時間組織黨員集中學習這一實際問題,王曉云踐行互聯網+支部的黨建新路徑,林場在4月初開設了微信平臺,建立了黨員微信群,重點向黨員積極分子推送“兩學一做”學習資料以及黨的政治理論知識。王曉云探索黨建與經濟的最佳結合點,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助推“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和生態建設。勞動現場黨旗飄揚,王曉云和黨員們佩戴黨徽,帶領職工植樹、拆除危房、刷油漆等,她用實際行動凝集著人心,發揮著黨組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作為一名黨務工作者,王曉云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途徑。在實施深山遠山搬遷過程中,由于烏爾旗漢林場超前謀劃,措施得力,思想政治工作及時到位,在2015年10月底,林場留守的44戶住戶全部搬遷,剩余的33棟房全部拆除,成為林業局深山遠山搬遷工作落實最早最徹底的單位。
王曉云心里始終裝著群眾,她把“讓職工群眾滿意”作為黨組織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生態移居過程中,她和班子成員了解到林場生態移居戶搬家有困難,組織干部職工早出晚歸,有時冒著雨幫助居民拆遷、裝車、搬運;在實施領導干部每季度走訪一次幫困對象時,她了解到困難職工王培慶患了強直性脊柱炎,妻子常年有病,生活有困難,立即召開黨政聯席會議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將王培慶從生產崗位調轉到林場機關做更值工作,還派黨員干部定期到王培慶家中幫助劈材、運煤等。今年1月,職工陳桂華因弟弟患了腦瘤,一時聯系不上大醫院就診,急得直哭。王曉云立即托朋友聯系了哈爾濱醫科大附屬醫院,讓陳桂華的弟弟及時得到治療……王曉云視“群眾的利益高于天”的做法,受到職工群眾的愛戴,職工們親切地稱她為“知心書記”。(鐘壽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