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林區第二十屆勞動模范光榮稱號的阿里河林業局森經處技術股股長、共產黨員王翠麗, 先后做過內業員、種苗技術員,取得了許多優異成績,贏得領導和同事的贊譽。
王翠麗的父親畢業于扎蘭屯林校,并從事營林工作30余年。在父親的影響下,王翠麗在18歲做出人生第一次決擇時,就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扎蘭屯林校。在入學自我介紹時,她就向老師和同學宣布要子承父業,立志讓家鄉的山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2000年,到營林處技術股后,她從最基礎的內業員做起,認真協助各技術員做好內業工作,雖說是協助他人工作,但她無怨無悔。在做母樹林內業設計時,她對數十萬個數據不厭其煩地反復計算、校對,提前半個月獨立完成了設計工作,得到了領導的好評。由于她的出色工作,2002年被任命為種苗技術員,走上技術員崗位,她更加努力鉆研自己的業務理論,加強對職工的技術指導,嚴格要求作業質量,從而使苗木質量得到了提高。為給西伯利亞紅松雌花進行人工授粉,她頂著4、5級的大風,爬到5、6米高的樹上,她說:“我是黨員,又是這個項目的技術員,我責無旁貸。”
2006年,西伯利亞紅松良種基地建設項目正式啟動,4月末從俄羅斯引進一萬多株西伯利亞紅松接穗。為增加嫁接數量,她根據接穗的實際情況,采取新的嫁接方法,現場進行講解、指導,保證了細小接穗的成活率,從而提高了接穗的利用率。經統計,她們比計劃多嫁接8000多株,當年嫁接成活率達88.2%,創造了外引接穗嫁接數量最多、速度最快、成活率最高、接穗利用率最大的紀錄。經過她與同事們的不懈努力, 2008年收獲了第一批阿里河種源的西伯利亞紅松球果,現已育成苗木。
2009年是西伯利亞紅松良種基地定植的關鍵一年,為保證種子園18個小區無性系定植的準確性,她按照“三錯位”法和“復雜錯位”法,利用電腦對18個小區分別進行配置設計。帶領技術股全體,現場指揮,定點編號,歷時一個多月的時間,將西伯利亞紅松種子培育的苗木全部定植完畢。(張俊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