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曹英是滿歸林業局森防站副站長,1984年滿歸林中畢業后,分配到營林公司從事森林病蟲害防治、監測、檢疫等工作,這一干就是30多年。
1991年,為了摸清危害滿歸林業局生態功能區的蟲害種類,曹英帶領工作人員深入生態功能區采集制作各類森林病蟲標本。夏秋兩季,他大清早就踩著晨曦的露珠,深入林區感受林間帶來的“濕情”畫意;烈日炎炎的中午,他采集昆蟲標本,觀察記錄不同蟲害出沒的次數時間、覓食的樹種、出飛的范圍;夕陽的余輝中,他將一天的觀察記錄整理備案。在他與技術人員的不懈努力下,用4年時間寫出了滿歸生態功能區病蟲種類及防治報告。
1997年7月,滿歸生態功能區內出現大規模的落葉松鞘蛾病蟲害,他與同事們經過三天三夜的奮斗,在抗蟲害的第一線完成了蟲害測報、控制、防治等工作,并利用煙劑治蟲法將蟲害控制在不成災水平。
在控制和預防火燒跡地重建中,鼠害面積的擴大是森防站一項重點工作,他深入山場一線實地考察,走遍每塊跡地了解鼠害程度。針對林區有害病蟲鼠抗藥性增加、發生頻率加快的具體情況,他推廣生物防治、無公害防治的辦法,采用不育劑、拒避劑、下鼠夾、粘鼠板等方法,有效控制了鼠害。
在監測預報工作中,曹英按照線路踏查和標準地調查相結合、專業監測和群眾監測相結合、一般監測和重點監測相結合的“三結合”標準提高工作質量,通過對林場技術人員、護林人員、營林人員及現場作業人員的吸納與培訓,逐步實現了“及時發現災情,及時上報災情,及時解決控制災情”的目標。
為充分發揮中心監測點的作用,他每天帶領監測人員對標準地逐塊定點定位。初春的大山冷風料峭,寒意未消,一天監測下來,汗水打濕了衣服,積雪浸透了鞋襪。六七月份后,日曬雨淋,蟲叮蚊咬,但他堅持一塊林地一塊林地地監測、統計,分析研究鼠害區域的種群密度及發生規律,及時掌握害蟲上樹時間、蟲口密度和成幼蟲害分布特點,督促并動手制作蟲類標本。為了防止數據遺失,每天返回休息點或站內,當別人休息時,他還在記錄監測結果及監測時發現的新情況。30多年的積累,他的工作日記和隨手筆記成了寶貴的監測原始資料,為制定可行的防治方案提供了依據。
在檢疫工作中,他重點抓苗圃的產地檢疫和檢疫人員的管理工作,強調產地苗木的檢疫重要性,要求檢疫人員逐株檢疫苗木,杜絕病苗上山造林或流入外地。僅2011年至2015年,他調運檢驗原木就達37.6萬立方米,產地檢疫苗木666.5萬株,產地檢疫種子435公斤。在管理中,他嚴格檢疫人員執法形象,避免檢疫過程中的形式主義,實現苗木檢疫率100%,不允許出現檢疫經費的跑、冒、滴、漏現象。在他的監督指導下,森防站連續5年獲得林區“森防行業優秀單位”稱號。(林管局森防站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