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在得耳布爾林區茫茫的林海中,有一群身著迷彩服的年輕人,從春到秋總是穿梭在山野林地,準確、及時掌握森林病蟲害發生情況,適時進行防治作業。他們承擔著每年防治林業有害生物10萬畝以上的重任,他們就是得耳布爾林業局森防站的團員青年們。
得耳布爾林業局森防站團支部由8名團員青年組成,以保護森林健康為己任,是興安嶺上最美的森林醫生。
每年4月,冰雪還未融化,森防隊員就走進茫茫林海,不分早晚地在落葉層下查找越冬蟲蛹,翻山越嶺在造林地內下鼠夾、投鼠藥,登高上樹掛鳥巢,鞋子總是被積雪 濕,手指經常凍得發僵,臉上常被樹枝刮得傷痕累累。晚上還要挑燈夜戰,把監測和觀察到的每一個林班的數據結合防治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夏天,他們更是一頭扎進林子里,早上3點鐘就出去進行煙霧防治,晨起露水重,每次防治回來大家都是膠鞋變水鞋,褲子濕半截。到了夜晚,他們還要利用害蟲的趨光性,進行燈誘工作。誘到的昆蟲越來越多,有的蟲子會飛進嘴里、脖子上、身上,鱗片接觸到皮膚,身上奇癢難耐,但他們顧不得這些,忙著記錄和收集稀有標本。
蜱,老百姓俗稱草爬子。別看它個頭小,可危害卻越來越大,讓林區人談蜱色變。每年因蜱叮咬死亡的人已屢見不鮮,叮咬之后輕者頭昏腦脹,重者喪失勞動能力,嚴重者可導致死亡。因為沒有良藥可醫,且危害性大,已被列入林區林業職業病。為了獲得蜱的標本,他們毅然來到森林里,在枯草及樹林中來回穿行,仔細尋找蜱的蹤影,把抓到的蜱做成珍貴的標本。當他們向人們介紹蜱的危害性時,有誰會想到,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因為長期在森林里工作,多次被蜱叮咬,在身體上留下斑斑痕跡。
多年的野外工作,跋山涉水,風餐露宿,對年輕人心理、生理都是一個極大的考驗。他們都是上有老人,下有孩子需要照顧,但是為了肩上的責任,他們義無反顧、無怨無悔。
(管理局團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