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
林海日報官方微信
#
林海日報官方微博

字號

A- 小

14

A+ 大

反面人物塑造不能偶像化

王琦
2025-04-11
2770

李蕾 

     近年來,影視作品中反面人物的塑造逐漸從單一化、臉譜化、工具化走向個性化、復雜化、立體化。但一些作品創作失范或失焦,過于偏重塑造反面人物的豐滿形象,甚至將其美化、偶像化,導致反面人物的人物魅力超越了正面人物。他們有的對家人掏心掏肺、對對手卻狠辣無情,有的經歷重重磨難,選擇背叛人類,又在背叛后為人類謀得一線生機,還有的作案手法狂拽炫酷,花樣不斷翻新……反面人物的“出圈”現象屢見不鮮,讓觀眾心疼、喜愛甚至崇拜。我們不得不警惕這種文化現象背后的價值扭曲。         曾經,我國影視劇以“正邪勢不兩立”為基本創作原則,反面人物只能扮演“情節助推器”和“矛盾制造機”的角色。他們大都性格陰險邪惡,相貌丑陋猥瑣,奉行“凡是正派支持的我都反對,凡是主角想做的我都阻撓”的“人生理念”,承擔主角追求更大目標和終極幸福過程中的阻礙的敘事職責。但隨著觀眾口味愈發多樣和創作理念不斷升級,非黑即白的二元價值觀不能滿足人們的觀劇需求,取而代之的是多樣化的創作理念。在一些作品中,反面人物不再是一黑到底的工具人,而是擁有了獨立的故事發展線索,甚至成為一部作品的敘事主導。創作者在黑白之間渲染出“五彩斑斕”的灰色,給觀眾提供更多個人情感的代入空間。比如,某熱播劇中的女性反面人物從妝容到服飾,風情萬種、性感冷艷,帶火了所謂的“大嫂穿搭”;一部懸疑劇里的反面人物在與警察對決時異常冷靜理智,網友驚嘆,“仿佛有超能力,能一眼看透對手的內心”;某年代劇里的毒販對妻子浪漫深情,女觀眾看后感慨“我也想要這樣的老公”;另一部警察題材作品中的大哥雖屢屢觸碰法律紅線,卻都是為了保護市場小商小販的利益,給人留下“義氣”“擔當”的印象。創作者過度渲染反面人物的“魅力”“悲情”“不易”,卻忽略了其行為的罪惡本質,片面將他們的墮落歸咎于環境的糟糕、他人的逼迫、命運的不公等外在因素,忽略了對人物道德觀念扭曲、法律意識淡薄等主觀心理的批判。          將反面人物塑造成偶像,最大的危險在于價值觀念的混淆。影視作品不僅是娛樂工具,更是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當反面人物被過度美化,當罪惡行為被合理化,觀眾尤其是青少年觀眾的價值觀念很容易受到誤導。他們可能會認為,只要擁有魅力,哪怕觸犯法律、違背道德,也可以被原諒甚至崇拜。這種價值扭曲的現象,在現實中已有體現。20世紀90年代,黑幫片盛行,一些青少年模仿電影情節,拉幫結派、打架斗毆,一度讓社會治安案件急速增加。當時有些罪犯在訪談中表示,自己走上犯罪道路是受影視作品的影響。而當下,一些觀眾在社交媒體上為反面人物“洗白”,模仿其言行,將其視為“榜樣”。比如,四個小學生復刻一部熱門懸疑劇反面人物的宣傳照,該帖子被網友大量轉發評論。這種盲目崇拜的背后,是對善惡界限的模糊,是對法律與道德底線的漠視。長此以往,社會的價值觀念將面臨嚴峻挑戰。 

     當然,我們并非要求創作者將反面人物塑造成毫無魅力的“工具人”。相反,復雜而立體的反面人物,恰恰是優秀作品的標志之一。問題的關鍵在于,創作者如何在娛樂性與社會責任之間找到平衡。作品應明確善惡的界限,強調懲惡揚善的主題。反面人物可以復雜,可以個性,但其罪惡行為不應被美化或合理化。創作者應該通過敘事和人物塑造,引導觀眾正確看待反面人物。例如,通過其他角色的視角,揭露反面人物的罪惡本質;通過情節設計,讓反面人物為其行為付出代價。如此,才能使創作發揮更大的警示意義。  

       反面人物的魅力,不應成為其罪惡的遮羞布。影視作品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應肩負起引導正確價值觀念的責任。我們期待更多復雜而立體的反面人物,但更期待這些角色能夠引發觀眾對善惡的思考,而非對罪惡的崇拜。(據光明網)

分享至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頭條
打開頭條,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