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
《外科風云》里的老院長(左)和《逆時營救》里的科學(xué)家(右),表情系統(tǒng)甚至講話語氣都如出一轍。
《楚喬傳》里陰陽怪氣的席老太爺(左),讓觀眾立刻想到《繡春刀》里的大太監(jiān)魏忠賢。
【聚光燈】
今年,臺灣演員金士杰在多部熱播國產(chǎn)劇中都有露臉,逐漸被大陸觀眾熟悉。關(guān)于金老爺子的演技,也一直存在爭議,有觀眾認為他是“老戲骨”,也有人不喜歡他千篇一律的表演方式。其實不只是金士杰,許多專業(yè)演員都多多少少會陷入“套路”,這跟演員自身有關(guān),也和國產(chǎn)影視劇鮮少能創(chuàng)作出立體多元的角色形象有關(guān)。
好演員應(yīng)該站在角色背后
人人都在批“小鮮肉”的時候,也有人抗議“老戲骨”演技的浮夸與陳腔。最近臺灣演員金士杰出鏡率頗高,參演的電視劇有《外科風云》《深夜食堂》《楚喬傳》,電影有《逆時營救》《繡春刀2》等。
或許是近期戲軋得多了,這位頗受人尊敬、歷來被視作演技標桿的“老戲骨”,竟然也引起了一些觀眾的不滿,被吐槽:演來演去都是這個配方,看得發(fā)膩——《楚喬傳》里陰狠毒辣的席老太爺,是不是很“魏忠賢”(電影《繡春刀》里金士杰扮演的角色)?《逆時營救》里黑化的科學(xué)家,卻和《外科風云》里拿腔拿調(diào)的修院長沒啥區(qū)別。
金士杰老師無疑有著非常豐富的表演經(jīng)驗,但是這樣的經(jīng)驗帶來的問題就是慣用套路。多年來,金老師在大陸的各類影視作品里扮演的角色,不是心理扭曲的“變態(tài)”,就是挑剔古怪的小老頭——金士杰老師實在是熟門熟路。而千篇一律和普遍低配的劇本之下,饒是戲骨也令人有些乏味。
金老師的舞臺背景讓他的表演舉手投足間氣質(zhì)獨特,這種氣質(zhì)用好了是電影《暗戀桃花源》中的江濱柳,用不好,就是《深夜食堂》里的蘇醫(yī)生,再怎么用力,也充滿了奇怪的虛張聲勢。
“老戲骨”遭遇的尷尬并非個例。萬千女觀眾心目中的“老干部鼻祖”陳道明老師也經(jīng)歷同樣的“老戲骨困境”。雖多年不演大男主戲,但陳道明也在不少后輩挑大梁的戲中以“演技擔當”出現(xiàn)。遺憾的是,大多數(shù)時候,高配版綠葉使得演技擔當反而成了標簽化的存在。最近熱播的新劇《我的前半生》,陳道明老師依然豎著風衣領(lǐng)口、露著《黑洞》里聶明宇式的冷峻目光,以愛新覺羅·玄燁的姿態(tài)演一個日料店的老板。
而陳道明老師的后輩,同樣因為“老干部”人設(shè)獲女觀眾青睞的靳東,從《偽裝者》明樓開始、到《瑯琊榜》藺公子再到《歡樂頌》的老譚,以及新鮮出爐的《我的前半生》里的賀涵,幾乎集齊了古裝、民國、現(xiàn)代各種版本的總裁人設(shè),但最初因為微蹙的眉頭、犀利的目光而帶來的驚喜感終于成為了程式化的“三件套”。
當演員不再為角色服務(wù),人物就淪為了演員本身的附庸。而此時,整部戲也談不上演技,因為不過是“做自己”式的體驗,說白了,這叫“賣人設(shè)”——這是綜藝咖們的立身之本。把觀眾心目中的“老戲骨”拿去與之相提并論,是不是很殘忍?但是,如果曾經(jīng)敬業(yè)的演員,不再用心去揣摩角色,用信手拈來的套路以不變應(yīng)萬變,和對著鏡頭賣萌比心、永遠維持在一個靜態(tài)層面以供觀瞻消費的“綜藝咖”又有何區(qū)別?
演員的使命永遠在尋找新的角色,不斷推翻人設(shè)。演員這個職業(yè)更像是一個容器,他們?yōu)樽约鹤⑷虢巧撵`魂。演好自己不難,可貴的是不斷演繹各種“別人”,而自己,則隱藏于角色身后?!跫o如澤(媒體人)
■ 觀點爭鋒
“老戲骨”也會力不從心
“老戲骨”這個詞據(jù)說來自香港,是個褒義詞,指的是演技高超的老演員。一部戲的賣點在主角明星,但撐起整部戲還要靠眾多老戲骨。
演員可以是一個沒有退休期限的職業(yè),但這個世界上真有不少拍了多年戲但演技一直很差的演員。過去評價演技好,會用到一個詞“不溫不火”,有的老演員就常常會演得過火,過猶不及。比如以前瓊瑤劇中總是暴跳如雷的某演員,又比如扮乾隆迎來事業(yè)巔峰后一頭扎入風流帝王堆的某演員。他們不是“面癱”,但角色雷同,十個可以合并為一個。一看到他們,腦子里就浮現(xiàn)出高分貝的吼叫聲或仰天的“哈哈哈”。
并不是人的演技必定會隨年齡而增長。相反,年輕時起點高的可能后來會越演越差。有不少人戲演多了,容易陷入某種程式化的自我重復(fù),這是一種自我束縛,也是一種自我放棄。甚至連不少“最佳男主角”,都會被一些人非議:“演技萬年不變”。
但對金士杰而言,更多的是演技沒用對地方。徐浩峰的《師父》里,金士杰飾演迷戀武術(shù)的世家子,《繡春刀》里他演驕橫跋扈的魏忠賢,甚至在電視劇《楚喬傳》里的宇文席,金士杰的表演都是恰如其分的。
之所以合適,其實在于這幾部作品對人物的要求恰好是戲劇化強烈的,金士杰的特點是善于演繹一些戲劇化的人物,隱忍之后來一個大的爆發(fā),這一點在網(wǎng)絡(luò)上盛傳的《勝者為王》的父親獨白片段已經(jīng)完全說明了這一點。而《恐怖分子》里的老板,不過分浮夸,所有的情緒都是收著,他成功表現(xiàn)出一個中產(chǎn)階級小老板的謹慎和沖動。已經(jīng)是三十多年前的表演,但那種精致和琢磨恐怕在今天的電影工業(yè)中是罕見的。
娛樂資本的盛世里,開拍的戲是那樣多,爭奪小花小鮮肉之外,各個劇組都急需大量“老戲骨”,可謂供不應(yīng)求。戲軋多了當然會疲累,更何況老戲骨們可能都到了含飴弄孫之年,成天劇組奔波熬夜,體力跟不上,身體吃不消。他們的狀況未必好過小鮮肉們。
此外,老戲骨演的往往是配角,配角的生存方式和主角是不同的。在紅紅火火的影視資本運作之下,能留給配角揣摩角色、塑造角色的空間和時間顯然也非常有限。更何況,許多劇粗制濫造,主創(chuàng)人員態(tài)度不端正,又如何苛求配角“老戲骨”來鞠躬盡瘁、力挽狂瀾?
這個世界上或許有從來沒有演過配角的明星,但一定沒有從不失敗的演員。我們不需要給年輕演員貼標簽,也不能迷信老戲骨。說實話,人心浮躁、熱錢翻滾下生產(chǎn)出的一些戲,真的值得這幫老戲骨用心嗎? □指間沙(專欄作家)